19文档网
当前位置: 一九文档   /  学习文档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六篇)

时间:2025-07-09 10:19教学教案

[通用]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为你们同座准备了学具,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闭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认出来。

二、学习新知。

你说我摆。

1、老师说,同座合作摆,。

2、同桌互相进行游戏。第一次,两个物体。第二次四个物体。

三、练一练。小组交流。全班验收。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4-9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能正确地计算并能验算,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能正确地计算并能验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明确练习内容。

我们已经学过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这节课就练习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更加掌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并且要能用学过的验算方法,检查算得对不对,提高除法计算的能力。

3.提问:在除法笔算里,商的数位上什么时候要商0?

二、除法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4题。

(1)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要在哪一位上面商0。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按笔算法则计算练习十四第4题,并且验算。

先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4人板演,学生分四组练习,每组一题。

(2)集体订正。

提问:第二小题为什么百位、个位上都是0?第三小题为什么末尾有两个0?

第一小题是怎样验算的?第三小题呢?验算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做练习十四第5题。

(1)在课本上找一找,每道题的计算对不对,不对的在课本上改正。

(2)指名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怎样改正的。(老师在小黑板上改正)

3.对比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6题第一组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的末尾为什么都是0?为什么第二小题有余数?

(2)做练习十四第6题第二组题。

练习方法与第一组题相同。

集体订正后提问:这两题商里两个0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3)做练习十四第6题第三组题。

练习方法与上面第组相同。

集体订正后提问:这两题商里0的位置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通过这三组题的对比,我们更知道了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面商0,不能写错或随便调换位置。计算时还要注意有没有余数。

4.说出下面每题的商是几位数,哪一位上要商0。

306÷3360÷31÷42041÷4

追问:哪几道有余数?

5.做练习十四第8题。

要求学生笔算后在书上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集体订正。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练习了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谁来说一说,笔算除法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在什么情况下要在商的这个数上写0?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7、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

2.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出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顾一下十运会的精彩场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像)

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

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学生口答。

40 2 = 18 6 = 200 4 =

42 2 = 80 4 = 75 3 =

其中80 4,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学生口算75 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

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遍。(学生计算)

反馈时,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并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第一道例题。

(1)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比赛。(播放游泳比赛视频)

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加比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 在交流中掌握方法。

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学生在同桌间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

① 因为200 4 = 800, 所以800 4 = 200;

② 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 因为8 4 = 2,所以800 4 = 200。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比赛项目的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

(3) 在练习中巩固算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学生口答)

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学生口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先让学生在同桌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2. 教学第二道例题。

(1) 创设情境。

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学生集体观看了比赛,他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学生?

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86 2)

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 估算。

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学生吗?

学生估算,并说明理由。

(3) 笔算。

师:平均每个区到底有多少名学生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学生尝试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如何计算的?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

师:说得非常好。谁愿意和老师共同完成黑板上的竖式?

学生说每一步计算,教师板书。相机提问:

① 先算几除以几?

② 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 余下的1怎么办?(1个百当作1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成18个十)

④ 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4) 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

师:同学们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先请大家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各是几百多?

学生口答。

师:算一算,它们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互相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集体反馈。

(5) 小结。

师:请大家回顾刚才的笔算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三、 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 笔算练习。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金麟给我们带来的游泳比赛。金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110米跨栏的比赛。听到110米跨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生:刘翔)

师:看刘翔的比赛,先要买门票。能正确算出门票上的题目就可以观看比赛了。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然后集体反馈。

2. 数学医院。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买到了门票,不过我看见还有个别同学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将题目做错,没有买到门票。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错在什么地方,好吗?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错误的计算,集体订正。

3. 说说体会。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电脑播放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比赛实况)

4. 实际应用。

师:刚才那一场场精彩的比赛,其实也饱含许多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瞧,这些叔叔阿姨们正在为羽毛球比赛准备比赛用球呢。(电脑出示问题情境)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

生:一共有732只羽毛球,每个纸筒里装6只,现在有120个纸筒够装吗?

引导学生得出:

(1) 120 6 = 720(只),732 - 720 = 12(只);

(2) 732 6 = 122(盒),122 - 120 = 2(盒)。

让学生结合算式,说说每一种算法的思考过程。

5. 拓展提高。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现,金麟非常高兴,想与大家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

电脑出示:

根据下面的竖式,你能猜出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吗?

学生猜数,并交流思考过程。

四、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行计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相关阅读

栏目精选

其他栏目

毕业论文

教学教案

教学计划

学习总结

实践心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