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案优秀13篇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古诗《墨梅》教学反思 1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指导实践,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随着对诗句的感悟,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体验不仅使他们感悟了教材,促进了朗读,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是对教材的提升和发展。从这堂课的切身体验和课后的深入反思中,我认为新课标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牵着老师走。
《墨梅》 2
之一
备课人:钱敏高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 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教案 3
一、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我准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首诗句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地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墨梅元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洗砚池、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这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诗人赞美了墨梅怎样的品格?他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6、三首古诗,三位诗人,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7、�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六、板书
墨梅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
六年级语文下册《墨梅》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3、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其他描写梅花及托物言志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体会情感,感受美感,领悟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冬天里,许多花都凋零了,唯有蜡梅花傲放枝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梅花图,请看——出示《墨梅图》,这是一位画梅高手的代表作,是他为朋友良佐画的。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花,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
老师送你们几个词语,读,出示:枝干挺秀朴素淡雅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师:同学们,我们要上课了,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诗画引路,感受“梅”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有关梅的诗,板书:梅,这梅花可不是一般的梅,它很特别,叫墨梅。(板书:墨)(生跟老师一起写,指导写法:上面一个黑,下面一个土)齐读课题。
2、解诗题。(墨梅就是用水墨不用颜料画成的梅花。)
(指着《墨梅图》)这首诗就写在刚才那幅画上,我给它取个题目叫
“题画诗”。(板书:题画诗)
3、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对,就是著名的书画家——王冕。(板书:王冕)
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近王冕,走进这首《墨梅》。
二、自主探究,了解诗
1、要学好诗必须先要读好诗。请大家将诗好好地读上几遍,做到字正腔圆,通顺流畅,读出节奏,读出诗味来。
(出示《墨梅》)生自由练读。
2、谁来把诗读准确?指名读。
相机指导“吾”的读音,跟老师多读几遍。理解“吾家”就是“我家”
“乾坤”的读音,理解“乾坤”就是“天地,人间”
评价学生:你能把每一个字读准确。
评价学生: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评价学生:字正腔圆,你读出了节奏!
标出节奏,再齐读。
3、你读得有板有眼,你读出了节奏,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好这首诗。(齐读)
三、诗中找画,进入“境”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正如王维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请你自个儿读这《墨梅》,想想这株梅长在哪?长得怎么样?
(1)给学生时间思考
(2)练说,指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一)预设1:长在我家的洗砚池边,读“吾家洗砚池头树”。
预设2:我看到了整棵梅树上的花都开放了,淡淡的花朵怒放枝头。(抓住淡墨梅)
评价:是的,这是一株颜色很淡的梅树。你来读出这墨梅的颜色淡。(生读)
预设3:我看到梅树上花开放了而且开得很茂盛,很多。(抓住“个个”)
评价:此时的梅花不仅颜色淡,还很多啊。你来读出花多的样子。
预设4:这是一棵枝干挺秀,穿插有致,花朵朴素淡雅的梅树。
评价:仿佛让我看到了一棵姿态优美,朴素淡雅的梅树。好,你来读。
师总结引说: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它就是这样的朴素淡雅。(板书:色淡)
这淡淡的梅花就是这样生长着,师引读,(二)在三九严寒的季节里,梅花依然怒放枝头,读:(出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但这朴素淡雅的梅花,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5、质疑:人们所谓的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
(生说:粉红、鹅黄、玫瑰红、五彩斑斓等)
6、可这墨梅的颜色却很淡,但它的香气却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开来,飘满世界。这个“清气”到底是怎样的梅香呢?
(在交流中理解“清气”,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师:你来把自己闻到的感觉,读出来。(生读后两句)
评价: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梅花的香气把你也深深地吸引了!(板书:气清)
评价:真不错!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出示)
7、这清幽淡雅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一个“满”字就把香气无处不在的感觉写了出来。(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
(读——只流清气满乾坤)
8、同学们,交流到现在,谁来说说这株梅是一株怎样的梅?(色淡、气清)读出这株梅。
(三)小结:同学们,王冕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此时此刻,墨梅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让我们把它背出来吧。
9、背诵古诗。
四、读诗赏画,感受“人”
过渡:王冕笔下的墨梅虽没有红梅的俏丽,也没有白梅的冷艳,但它色淡、气清,梅香充满人间,此时你又觉得这墨梅怎样?(低调、不张扬)
1、师介绍:王冕出身贫寒,自学成才,不仅善于画荷花,画梅花更是他的一绝,被称为“画梅圣手”。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着向他求诗索画。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有官员和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被他拒绝。最后,当官员亲自下乡去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躲了起来,让官员吃了个闭门羹。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听完刚才的文字材料,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2、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预设生:王冕不虚荣,不追求名利……
评价语言:是的,王冕就像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
3、王冕就像梅花,他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板书:淡
其实,象王冕这种淡泊名利的人有很多,象陶渊明他厌弃功名,所以辞官归隐,“水淡性泊是我师”不正是他淡泊名利的铮铮傲气吗?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也曾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他隐居山林数十年,所以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
4、在这首《墨梅》中,诗人王冕也已经很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态度。引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要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这就叫——“洁身自好“。
因此后人这样来评价他,读——“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6、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
“气”气节气度骨气
清气是怎样的气节(板书: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7、你知道吗?书上原来用的是“留”,现在用“流”,你觉得用那一个比较好?为什么?
预设:王冕是元末明初时候的人,距今已有650年了,可他的这首《墨梅》至今还被人所记得,来吟诵,就不就是——
流流芳百世的志向
你能当一回王冕,把情怀把志向咏出来吗?
8、这首诗表面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板书:言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9、同学们,在王冕的另一首诗中,也流露出了他的这种品质。自由读一读《白梅》。
出示《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生读,齐读。
师:从诗中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他的这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
生:不同桃李混芳尘。
师:春天繁花似锦,许多花都在争奇斗艳,而唯独梅花宁愿让自己置身于冰天雪地的林木枝头,而不愿意像桃李那样混杂在春天的百花之中。最后,飘散零落,成为尘屑。好,一起读《白梅》。
9、让我们把冰清玉洁的墨梅,淡泊名利,傲骨铮铮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
(全体起立,配乐)吟诵《墨梅》。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
其实,像这样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诗还有很多的。比如这一首,出示:《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还有,出示:《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及默写《墨梅》
2、积累关于梅花的诗和托物言志的古诗
板书:
墨梅王冕题画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色淡言淡泊名利
不要人夸好颜色,气清志洁身自好
古诗《墨梅》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
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
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墨梅》 7
作者:樊铮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6
又教《墨梅》
樊铮
又教《墨梅》,发现诗中有不少地方和原来的不同了,如原来的“我家洗砚池边树”成了现在的“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改为了“个个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中的“留”成了“流”,为此,语文老师们还议论纷纷,心想是否是编辑的疏忽所致。且不说前两处的改动是由于今古的说法不同而已,而对于诗句中墨梅的清气“留”在天地间变更为“流”在天地间颇有争议。后读了课本的主编张庆的解释才知道:这里的“流”可以理解为“流溢”,是指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在人间。
这个备课时的争议让我想起了以前教学这首诗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争议——一位学生认为诗中写的梅花不是画中的梅花,而是生长在诗人院中洗砚池的梅花实物。他发表了自认为很充分的理由:从诗中所说“只留清气满乾坤”看出梅花把自己的清香留在了天地间。而且还说到 虽然学生的看法并不是很科学,甚至有点可笑,但我并没有批评他,因为他的确实已经在学习思考问题了。
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了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有个学生忽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在电视里看过有关猿猴的纪录片,猿猴的叫声一点也不好听,李白当时那么高兴,为何要写难听的‘猿声’呢?”老师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便临时改变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讨论。没想到孩子们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有一个女生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合情合理的解答:“李白当时被皇帝赦免了,太高兴了,太愉快了,‘猿声’虽然很难听,李白却觉得非常悦耳动听,就像一支快乐的进行曲。”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她眉飞色舞地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她爸爸出差回来,给她买了一台漂亮、好玩的游戏机,她高兴极了。上学时,特意叫上邻居家的一位小朋友一起走,一路上讲个不停,并约他放学后一起玩。其实她平时放学上学从不和邻居家的这个小朋友一起走,更不在一起玩。因为那天她真的太高兴了……一时激起千层浪,受到这位同学的启发,许多同学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两个教学案例中,学生能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引发深层次的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然科学知识,来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古诗《墨梅》教学反思 8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需要别人夸艳丽的颜色,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呢?教学中,我设计个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诵读中进行不同层次的品味。
一,认识梅花。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与学生聊梅花,交流收集到的梅花资料,给学生呈现出梅花洁白、坚韧的第一印象。
二,了解咏梅诗句。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丰富。这也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
三,欣赏墨梅风姿,体会诗人梅花般的情操。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由走进诗人、欣赏墨梅图、诵读古诗、品味古诗、感悟气节五个小板块进行教学。墨梅图的出示给学生创设情境,观察画中的梅花: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对于诗句含义的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方法,教学时,把握好理解诗意的尺度,只要大体理解意思即可;教学方法也很科学,让学生自己质疑体会,只要在关键处稍加点拨即可。抓住“淡墨痕”、“满乾坤”等关键词理解诗中的情感,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更加简单而有效。
四,小结全诗,铭记“国魂”。根据板书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文本加深印象,巧用梅花“国魂”的美誉,将梅花坚韧的形象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里。
上完这首《墨梅》,我在指导老师们的'帮助下,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很肤浅。
一,当有学生提出“淡墨痕是否就是指王冕家的梅树被洗砚池里的墨汁染成墨色?”这一问题时,我的引导显得粗略、模糊。教学过后才通过资料了解到“洗砚池”是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王冕家是否就有这么个“洗砚池”,无从考究,但可以明确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如此精彩有趣的典故,若当时能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教学便会更充实一些,厚实一些。
二,自己对题画诗的了解还不够,没有抓住题画诗的特点来为教学服务。教学时如果能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若能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由画即诗,教学效果肯定也会上一台阶。
三,在突破“诗人借梅自喻,抒发高尚情操”这一教学难点时,仅仅只是为学生呈现一个简单的故事,预想从故事中就能体现诗人品质的方式显得太肤浅。其实,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类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并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摒弃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以作画为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课堂中,我就没有涉及到诗人如此坎坷的生平,错过了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的机会。
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节课还有许多缺失。但通过执教《墨梅》一课,我也深刻地体悟到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多层次、立体化的解读文本,充分利用各种可用资源,才能使课堂真正丰满,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使教学更为有效。
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优秀教案设计 9
教学板块一:欣赏美图,激趣揭题
1、欣赏一组梅花图。(出示课件)
2、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梅花。(生自由说)
3、出示一组赞美梅花的词语让学生诵读。
4、介绍诗人,揭示诗题: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喜欢的。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梅花,他们写诗赞美梅花的颜色、香气、品格,王冕也格外喜欢梅花,(板书:王冕,)他的屋前屋后种了许许多多梅花,取名为“梅花屋”,并称自己为“梅花屋主”。王冕还十分擅长画梅花,被人称为“画梅圣手”。这就是王冕画的一幅梅花图,(出示墨梅图)诗人还为自己画的这幅梅花图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板书:题画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板书:墨梅 王冕
5、看着这幅画,想想诗的题目“墨梅”是什么意思?水墨画的梅花。
过渡语:这幅梅花图与我们先前看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生答师板:艳丽、淡雅)王冕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淡雅而不艳丽的梅花呢?相信大家学完这首诗就会明白啦!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梅花、赞美梅花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自然地引出诗人,揭示课题,并结合出示的墨梅图解题、质疑,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开头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学板块二:自读古诗,自主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质疑(出示要求)
(1)用“/”划出古诗的停顿,按照停顿将诗读正确,读流利;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
教学板块三:汇报交流,读懂诗意
1、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1)请生划节奏并诵读,再让全班听课文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变换多种方式读,如:竖排读,去掉标点读(告知古人写诗读诗是从右往左开始的,是没有标点的)??
(2)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诵读,读诗也是一样的,要读出我们自己的味道。如果我想要表现王冕很自豪地说这棵梅花树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读哪个词语的读音(示范)??想要表现每一朵花就要重读哪个词语(指名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处理重音)再指名2个读。
(3)这样你会填空式地读,据诗意选择诗句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目的,并渗透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
过渡语:啊,真了不起!大家都会背诵啦!
2、设问质疑,引导理解
现在,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否真正明白了这首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请仔细听题: (1)、谁知道王冕画的这株梅花生长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看课文,圈画理解词语“吾家、洗砚池”,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课件)介绍“洗砚池”,这洗砚池明明是王羲之家的,王冕为什么说“吾家洗砚池”?(因为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感到很自豪想说八百年前和王羲之是一家,所以他说“吾家洗砚池”,同时王冕也是想说他要像王羲之学习)(出示课件)你知道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有什么作用?(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请看:这是不同形状的砚,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四大名砚”。“砚”是这首诗的一个生字,你们看,这是“砚”字不同字体的写法,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字。(出示课件)教学观察示范写“砚”,再练习正确书写。
(2)、谁能告诉老师王冕画的梅花树上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看课文,重点圈划词语“淡墨痕”)板书:淡墨 (3)、王冕为什么只用淡淡的墨痕来画梅花呢?板书:清气(看课文,重点圈划理解词语“清气、满、乾坤”,为什么这儿的“流”字不用“留”?(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检测学生自主解疑的效果,完成教学目标2)
老师小结:古人以诗言志,大家看在这首诗中王冕在哪里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诗的前两行是写什么?(是直接描写梅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诗的整体结构,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板块四:阅读拓展,感悟诗情
过渡语:王冕为什么说“不用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是表明诗人的志向呢?想要言什么志?请听老师讲几则有关他的小故事,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的心思啦!师讲故事,提要求:让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生自由答)
“不用人夸好颜色”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只流清气满乾坤”表达什么样的志向?(生答后师板书: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指着板书小结:王冕借墨梅的“淡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清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4、老师小结: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他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品格就是作者的人品。王冕借墨梅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故事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主地感悟诗人的品质,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完成教学目标3和4的教学)
教学板块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10)
过渡语: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词与周围的同学分享,也可以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读给旁边的同学听(强调读好停顿),也可以说一说作者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什么志向?
1、学生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2、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
3、老师也收集了两首写梅花的词,让我们读一读吧!(教师出示课件)引读:王冕的《白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师小结: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看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的什么志向?今天的作业是:(教师出示课件)
1.作业:自己动手画一画梅花,把它做成书签,题上你喜欢的一首梅花诗,把它自己的好朋友!
2.将有关梅花的词语和诗词收集起来,办一期以“梅花”为主题的手抄报。
3、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有关梅花的诗词,重点学习了王冕的题画诗――《墨梅》,知道诗人王冕画梅吟诗,不仅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王冕一样借“松、竹、梅”岁寒三友,来表达高洁的志向;借“泥土”来抒发自己谦逊的情怀;借“蜡烛”来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也可以学习梅花,像梅花一样——洁身自好!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
最后老师想将歌曲《红梅赞》送给大家,衷心地希望大家像红梅一样坚强不屈,像红梅一样放光彩!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厚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完成教学目标5的教学)
板书设计:
题画诗
墨梅 淡墨 清气 托物
王冕 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 言志
《墨梅》的教学反思 10
上完这堂公开课后,感觉自己好像被掏空了一般,有点茫茫然。然而冷静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似乎才又认清了自己。细细回味,我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赏读结合。对于梅花,身处南方的孩子是比较不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开放”的动画片断,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时间及渠道有限,这一设想最终没能实现。后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幅梅花图画,再通过后面学诗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诗歌,希望能借助“赏”与“读”的结合,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诗画结合。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幅墨梅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个单元的三首诗也都是题画诗,因此,这一主题单元我主要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最后回到诗中来,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三、内外结合。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结合《内外交错,互相促进》这一课题的继续实验与探索,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而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资料的要点,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各样,内容丰富。有诗歌、画,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的名句积累,还有学生自己画梅花,写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有些同学对于如何整理表达自己汇报的材料还有所欠缺,这说明在这方面,今后教师应继续加以指导。
中国的诗歌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要把它上好,我自觉有点力不从心,但我愿意尝试,因为我知道有努力就有回报,哪怕是失败,这对我来说也是最好的收获了。希望今后还有机会上这样的公开课,让我继续摸索着前进。
古诗《墨梅》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
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同学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身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只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同学填写。]
朗读表示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示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示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身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和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身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身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安排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古诗《墨梅》教案 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
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墨梅》教学设计 13
教材分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网络畅通。学生主要来源于城市及城市化的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学习主动性较强,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成长较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附:多媒体课件简介
课件背景选择江浙一带水乡美景,这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人当年创作情境,当介绍诗作背景时“诗人王冕”及“墨梅”伴随舒缓的筝乐缓缓映入眼帘,学习诗作时诗作出现于画面;初步感知检查反馈时重点字闪烁并出现读音;学习诗句时为避免干扰学生,画面只保留江南水乡的背景及所学的诗句,诗句依次出现,学习探讨重点词时重点词语变为红色,当单击重点词时旁边出现其解释;挖掘深意,体会情感时画面再次出现“诗人王冕”及“墨梅”;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时“墨梅”及舒缓的筝乐再度响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王安石的诗叫《梅花》,你们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梅 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墨梅图题诗》。(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洗砚池、淡墨痕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
生:(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板书。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生:淡墨痕
师: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5)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清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乾坤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
师:由这两句可以看出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生:(清香的气味)板书。
师: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生:(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3)指导朗读古诗
3、挖掘深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4)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四)拓展延伸,指导实践
1、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课件出示)
3、集体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元 王冕
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气味
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