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文档网
当前位置: 一九文档   /  学习文档  /  毕业论文  /  正文

SCI论文润色【9篇】

时间:2025-07-05 18:58毕业论文

《SCI论文润色【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润色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医学sci论文查询方法 1

医学sci论文查询方法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Number都相同,IDS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在ISI Web of Science中,IDS number的解释为:Document Solution? number.This number uniquely identifies the journal and issue. It is used to order thefull text of the article from Document Solution.

正确地获取SCI收录号的方法是:

(1)进入

选择web of science,点“go”

(2)Select a search option选“ADVANCED SEARCH”

按照右边Field Tags和 Booleans提示,在输入方框中输入检索信息,比如

AU=fang AND TI=capacitor,然后点击“SEARCH”。

(3)点击“RESULTS”里的检索结果数字链接,如“3”,打开自己发表论文题目的链接,此时在Fullrecord(包括Title、Author、Source... IDS number等)中有IDS Number: 226QR ,这个IDS number 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提醒:注意TI里的关键词一定要与你发表论文的词语匹配,包括单复数。)

(4)点击右边“Output This Record”下面的“SAVE”按钮,“Select a data format for the saved file.”有四个选项,选择HTML格式。

(5)选择HTML格式后,点击下面按钮“CONTINUE”,出现文件下载对话框(默认文件名为

“savedrecs.html”),点“保存为”,保存到自选的目录文件夹里。

(6)打开保存的HTML格式网页,或者下载完毕后直接打开保存的文件,这时得到的就是包含有形如UTISI:000250604100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获取ISTP的方法与此完全相同。

金融工程论文润色论文 2

金融工程论文润色论文

摘要:金融工程的发展对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实施的影响表现为:改变货币的结构和内涵以及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影响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应采取监管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应对金融工程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关键词:金融工程;货币政策;监管与控制

现代金融工程即利用工程技术方法来处理金融问题。一般意义上,金融工程是设计、开发目前在金融市场上没有的、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以及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和开发各种新型金融服务;其核心是模式化的组合分解技术,各种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其分解组合的对象。金融工程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基本金融工具(股票、债券等)和衍生金融工具(期货、期权、远期和互换)组合起来,可以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各种符合不同流动性要求和收益—风险特性的新型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不同的需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现代金融工程为标志的金融工程化趋向在西方发达国家日益明显,这些国家的金融效率也迅速提高。我国近年来也开始运用金融工程的思路来推动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进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作为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发展理论基础和技术保证的金融工程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实施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一、金融工程改变了货币的结构和内涵

传统的金融理论多以M1表示货币交易余额,M2在M1的基础上增加了表示投资交易余额的资产。但在金融工程的操作过程中,衍生出了种类繁多的新型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往往兼有交易和投资的功能,这就使得M1中包括了意在投资的资金,M2中出现了意在交易的资金,M1与M2不再界限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按金融资产流动性划分货币层次变得愈发困难,货币的界限也难再分明。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化金融的发展,电子货币成为现代新经济中的热门话题。所谓电子货币,就是一种电子资金传送系统,它与传统货币的不同之处就是以在线电子支付方式取代了金融货币或纸币充当一般等价物,而在线电子支付过程就是交易双方通过网上银行进行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在因特网上的高速流通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并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尽管目前电子货币在我国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但它作为一种趋势在未来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电子货币的出现也增加了货币概念的内容。

二、金融工程的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改变了三种货币政策的运用

(一)金融工程的运用弱化了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本来,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量,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外生变量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控制机制的核心。然而,在金融工程运作的过程中,一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却对中央银行实施存款准备金率控制的前提条件和实际效果提出了挑战。由于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对不同计提对象采用差别准备金率,这就为金融创新通过模糊计提对象界线,减少实际提缴法定存款准备金提供了余地。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量存款准备金率要求较低的融资工具取得资金来源而不必收缩信贷规模;反之,则可以将资金用于资本量要求较低的表外业务中去,而不一定会扩大贷款规模。

(二)金融工程的运用弱化了再贴现机制的作用。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借以达到调节社会资金供求的目的;二是影响金融机构的预期,发挥信号作用。但再贴现作为一种被动的调节手段,只能在金融机构有贴现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而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需要程度又取决于其它替代途径的成本、风险、收益和便利程度等。而由金融工程推动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创新不仅为金融机构流动性的补充拓展了更多的渠道,如在市场上出售证券、资产证券化、同业拆借发行短期存单,从离岸金融市场购入等等,而且还利用金融工程的组合技巧,降低了筹资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了借入便利程度,结果自然使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依赖程度下降,并进而削弱了再贴现机制对货币运行的调控作用。

(三)金融工程的运用大大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实际上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用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它具有较高的弹性与灵活性,中央银行可随时根据需要主动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既能调节总量,也能调整结构。金融创新为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操作手段,如高效快捷的电子转账和信息网络使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传递迅速灵敏,与公开市场业务能够经常连续操作的优势相得益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证券方便了中央银行审时度势选择买卖;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扩大了公开市场买卖的主体与对象等。总而言之,金融工程的发展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对公开市场操作大有裨益,公开市场业务以其较强的市场导向性成为西方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金融工程发展促进了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调整,对利率、货币供给量等中间目标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一)对利率的影响 一方面,金融工程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尤其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实际利率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众多的衍生金融产品和便捷的交易系统,大大便利了国际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投机活动。只要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投资收益率存在差异,规模巨大的投机资本必然会流向收益率较高的市场,运用各种金融产品进行套利活动,从而改变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使各国的实际利率趋于一致。当然,由于各国中央银行对本国的利率及资本流动均实施或多或少的`控制,加上套利活动自身也存在一定成本,因此各国金融市场的实际利率不可能达到完全相同,但实际利率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这一趋势已变得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市场利率逐渐突破利率管制,大量与市场利率挂钩的灵活方便的金融工具及为防范利率波动而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货币市场互助基金、金融期货、互换等金融产品应运而生,商业银行不一定会迎合中央银行变动再贷款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导向,利率管制除对银行形成消极束缚外,已难以有效控制市场融资状况,中央银行不得不放松利率管制,让市场调节资金供求而非人为干预决定利率。中央银行控制利率能力的逐渐削弱,使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根据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货币供给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基础货币B,二是货币乘数m,即M=mB,金融工程对这两个因素都产生了影响。首先,基础货币的规模已不受中央银行有效控制。就经济实质而言,基础货币是由客观经济运行状况所决定的内生变量而不是完全由中央银行主观控制的外生变量,特别是随着金融工程手段的运用,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的筹资渠道大大拓宽,而技术手段的进步又提高了商业银行临时调拨资金的能力,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也在整体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这样中央银行的操作往往达不到目的。其次,金融工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货币乘数趋于扩大。货币乘数的一般模型表明乘数大小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及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比例等因素。金融工程的变通操作使商业银行通过创造出介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之间或逃避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新型负债种类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际提缴率下降;而形形色色能为投资者带来较高收益—风险比的衍生金融工具使公众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大为增加,使投资者倾向于将多余资金用于具有更高回报率的投资领域,减少现金持有量,使现金漏损率下降;而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的保有量取决于它的机会成本及流动性需要,当金融工程技术被商业银行运用到资产负债管理中,商业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可得到提高,各类非现金资产的收益扩大,保有超额储备的机会成本也会加大。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银行可以随时低成本地购入资金来满足流动性的需要,从而降低了保有超额准备金的积极性;最后,创新工具的出现使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发生变化。但不同的是,这一比例变化的方向并不十分明确,因为一些创新金融工具的作用可能降低这一比例,但也有一些创新金融工具的作用可能提高这一比例,从而使货币乘数处于一种不太稳定的状态。

三、中央银行面对金融工程发展的应对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工程对货币政策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但中央银行不能因为负面影响的存在而对金融工程师的金融运作严格限制。金融工程的发展是符合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断追求更高金融效率的必然过程。在金融产业的升级过程中,金融结构的日益高度化、复杂化,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金融市场运作和调控方式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工程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各方面提出的挑战是必然的,需要面对而不是排斥。对于这一挑战,中央银行的明智选择应该是监管与调控相结合。一方面,货币当局应当对金融工程对货币政策效果的负面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对金融工程的发展加强引导,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监管,将金融工程活动纳入法制与规范的轨道,运用金融工程技术管理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货币管理当局应尽快适应新的情况,根据市场化取向创新货币调控模式,充分利用金融工程发展所带来的操作工具和手段的便利,并且根据金融工程发展的需要,放松某些不合时宜的金融管制,取消或修改那些不合理的金融法规和金融制度,从而为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制度环境。唯有如此,才能趋利避害,使金融工程成为货币政策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幼文,干杏娣。金融深化的国际进程[M]。上海远东出版社,。

[2]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M]。中国金融出版社,。

[3]戴根有,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中国实践与国外经验[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4]易纲,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M]。上海人民出版社,。

[5]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J]。经济研究,1996,(1)。

[6]傅斌, WTO与中国金融业[J]。资本市场杂志,,(2)。

发表sci论文多少钱 3

发表sci论文多少钱

一、发表sci论文多少钱

一般省级刊物在发表的过程中,文章字数控制在1万字之内,一篇版面价格是在500到1000元之间。

2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价格一般在1000到元之间。

如果是特殊的发表形式,比如法律或医学类型的期刊,相对会贵一些。

根据不同要求去发表,价格最高的上万元甚至是更多都会有的。

3论文在发表过程中,要注意字数是否超出了篇数要求,如果超出一篇的范围,那么价格就会翻倍。

二、相关知识

1.简介

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

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为避免引起误会,确切的说,不应该叫做“SCI期刊”,因为它是一个科学引文检索模式 。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7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截止至6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SCI期刊共收录30种,其中核心期刊(印刷版/光盘版)16种。

被耳鼻喉科专业这30种SCI-E杂志收录都可以称作被SCI收录。

2.检测方法

被SCI收录可能通过直接进入SCI-E数据库检索来确定。

如查某人第一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可以直接用其姓名查找,遵照姓全称,名首字母缩写的原则,

如韩德民则输入 han dm (姓和名,名和名不需有空格)。

科学引文索引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期刊,

可以点以下链接查询,Science Citation Index JOURNAL LIST(按字顺排)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UBJECT CATEGORIES(按分类排)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 Expanded)收录期刊,

可以点以下链接查询: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JOURNAL LIST(按字顺排)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UBJECT CATEGORIES(按分类排)

sci论文写作注意要点 4

sci论文写作注意要点

论文发表后即可以得到社会所公认,同时项目也可以得到社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是提高科研事业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撰写论文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大要素:中心要突出,显现思想概要

论文的研究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项目,其中的宗旨就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所以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有个好的主题好的思想结论才可以发表好的文章。

第二大要素:凸显创新性

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

所谓的创新性就是要提出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观点,发现前人没有发现过的发明,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别人的研究工作。

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

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

第三大要素:科学性为前提

衡量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

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

第四大要素:实用性

生命医学研究论文发表后,对人类生命科学事业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承认的`劳动。发表论文最终目的就是给同行参阅,效仿使用,推动医学事业的向前发展。如读者用了你的论文中提供的方法,则必然有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从现代需要的观点出发,医学论文有的能解决防病治病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有的着眼未来,能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空洞、言而无物会造成对医学研究的一个误导,阻碍生命医学研究的进程。

第五大要素:可读性

撰写医学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存储新的医学信息,让他人用较少的时间和脑力就能顺利阅读,以及了解论文的内容和实质。这不仅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而且要求论文语言通顺,文风清新,可读性强。

一般在撰写论文的时候摘要要在300――500字之间,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600个实词左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它是全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也是整个论文的精髓和灵魂。读者只有在参阅论文摘要,确定其价值后,才会更进一步去参阅详细的内容,再去进一步去应用,所以摘要与正文同样重要。

正文语句结构多以主谓宾句为主,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体;同时,必须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脉搏和灵气,体会到论文的思想和主题,有很强的可读性。

综上所述,以上“五大要素”是我们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撰写医学论文的核心要素。总之,撰写论文时,必须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尽量反映我国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学术交流。真正做一个发现医学真理、检验医学真理、实践医学真理、证实医学真理和发展医学真理的人。

医学SCI论文写作润色方法谈 5

关于医学SCI论文写作润色方法谈

很多作者在润色时只是做表面文章,忽略了对文章内容深度的把握。所以在对文章进行润色时,不应该只是做些简单的句子分析,更应该对论文内在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进行润色。

事实上,SCI论文的润色要求作者有一定的外文积累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将技巧和专业知识熟练地运用,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总体来说,SCI论文润色主要包括:

1.对论文的观点和简介做提纲挈领的`归纳。简介部分要求写出作者的研究目的等,要简介明了但涵盖信息齐全。

2.对论文的文字内容进行恰当且有针对性的压缩改写。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处理,使得信息的表述更加清晰。

3.对论文段落和字数做适当的增减、合并和规整。

4.突出论文中富有创新性的亮点。

5.将文章表述用专业性的术语进行替代,再进行更加精确的表达和描述。

6.对论文的结构和写作顺序的调整,这部分主要针对论文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调整。

7.对论文首次出现的英文缩写名词进行全英文的书写,同时做恰当的中文标识。

8.对论文涉及的参考文献路径做更加准确的表达。

注意了这些内容,会让您的SCI论文润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学sci论文修改应该小心谨慎 6

医学sci论文修改应该小心谨慎

好的论文都是修改出来的,SCI论文修改更是涉及很广的。就SCI论文来讲,医学论文的专业性是很少人能有利驾驭它。作者辛苦完成SCI论文如果不进过他手做一个建议或修改,那么退稿的几率很大。因为就算是中标的论文也不是完全不需要修改。只是说某以部分的小修。

大修的论文你是否懊恼?其实很多人就在这之前会找一些编译公司来做一个修改的过程,在论文上担任一个协助的角色。据资料显示,我国的SCI论文的修改率为 78.4%。庞大的数据洞表明了SCI论文的修改是当下很普遍的现象。一篇好的论文都是不断被修改出来的,它必定经过不断反思和不断验证。

我国SCI论文的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这个数还会持续增加。SCI论文修改就此打开了一个“需求感”。SCI论文的。修改在百度上的搜索就有上百万的信息,这也是我们当下一个需求量的体现。选择SCI论文修改也 不能随意马虎,自己的心血完成的论文也不会轻易交给他人修改,这时候可选择一些正规的编译公司作为论文的桥梁,让他们为我们搭建一个便捷的方式。因为很多 导师或者同行很少能帮助我们完成修改的过程,他们的简单修改只是一种意见的形式呈现。涉及论文的细节修改和SCI论文的专业修改还是专业人士才能有的“发 言权”。

sci论文写作美式语句 7

相关文献概览

1.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published on X. These studies ......

2. There is a large volume of published studies describing the role of ......

3. The first serious 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of X emerged during the 1970s with ......

4. The generalisability of much published research on this issue is problematic.

5. What we know about X is largely based upon empirical studies that investigate how ......

6.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much more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vailable on ......

7.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literature on .......

8. A large and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has investigated ......

以往研究或学术活动相关文献

1. Many historians have argued that ...... (eg. Jones, 1987; Johnson, 1990; Smith, 1994)

2. Numerous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explain ..... (for example, Smith , ; Kelly, ; Johnson, )

3.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 (Smith, 1996; Jones ; Johnson, )

4. Recently,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thermophylus EFTu can ...... (Patel et al., ;Jones et al., 1998).

5. Surveys such as that conducted by Smith (1988) have shown that ......

6. Several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 (Smith, 1996; Jones 1999; Johnson, 2001)

7. Several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it is not just X that acts on ...... (Smith, 1996; Jones .......

8. Several biographies of Harris have been published. Smith presents an ........ account, whilst Jones .....

9. Several studies investigating X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

10. Data from several sources have identified the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with obesity

11.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ported ...... (Smith, 1985; Jones, 1987; Johnson, 1992).

12.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into X have been inconsistent and contradictory (Smith, 1996; Jones 1999, ......

13.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 (Smith , ; Jones, ).

14. Twenty cohort study analyses hav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15. At least 152 case-control studies worldwide hav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6. Other studies have considered the relationship ......

1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 and Y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Smith, 1985; Jones, 1987, .......

18. The causes of X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Jones, 1987; Johnson, 1990; Smith, 1994).

19. The geology of X has been addressed in several smallscale investigations and .......

20. X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s for the decline of many species (1).

21. X has also been shown to revers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 in murine- induced arthritis (11).

22.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levels of X are independent of the size of the Y (Smith et al., 1995) It has conclusively been shown that X and Y increase Z (Smith et al., 1999; Jones, 2001 ......

23.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 high intake of X results in damage to ...... (Smith, 1998; ......

当前理论存在的问题、局限性

1. One question that needs to be asked, however, is whether ......

2. A serious weakness with this argument, however, is that ......

3. One of the limitations with this explanation is that it does not explain why...4. One criticism of much of the literature on X is that ......

5. The key problem with this explanation is that ......

6. The existing accounts fail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X and Y.

7. However, there is an inconsistency with this argument.

8. Smith's argument relies too heavily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

9. It seems that Jones' understanding of the X framework is questionable. Smith's interpretation overlooks much of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

10. One major criticism of Smith's work is that .....

11. Many writers have challenged Jones' claim on the grounds that .......

12. X's analysis does not take account of ..... nor does he examine ......

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局限性

1. Another problem with this approach is that it fails to take X into account.

2. Perhaps the most serious dis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

3. Difficulties arise, however, when an attempt is made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4. Nevertheless, the strategy has not escaped criticism from governments, agencies and academics.

5. One major drawback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

6. The main limitation of biosynthetic incorporation, however, is ......

7. However, this method of analysis has a number of limitations.

8. However, approaches of this kind carry with them various well known limitations.

9. All the studies reviewed so far, however, suffer from the fact that .......

10. However, there are limits to how far the idea of/concept of X can be taken.

11. However, such explanations tend to overlook the fact that......

12. However, one of the problems with the instrument the researchers used to measure X was ......

强调一个特殊的方法

1. Article references were searched further for additional relevant publications. Articles were searched from January 1965 until April .

2. Publications were only included if .......

3. X was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used by Patel et al. (1957).

4. The synthesis of X was done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of Smith (1973).

5. X was synthesised using the same method that was detailed for Y, using ......

6. This compound was prepared by adapting the procedure used by Zhao et al. (1990).

7. For this study the X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subsurface ......

8.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making scales homogenous is by using .....

描述样品的'特性

1. The initial sample consisted of 200 students of whom 13 did not complete all of the interviews

2. All studies described as using some sort of X procedure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3.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of studies that .....

4.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aged between 18 and 19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5.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interviewed, namely X and Y. The first group were ......

6. A random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 was recruited from .......

7. Forty-seven students studying X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8.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ir performance on ......

9. The project used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32 first year modern languages students.

10. Just over half the sample (53%) was female, of whom 69% were ......

11.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rom 15 clinics across ......, cover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

12. Eligibility criteria required individuals to have received ....

13. Five individuals were excluded form the study on the basis of ....

14. Eligible women who matched the selection criteria were identified by ......

15.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7 male offenders with a mean age of 38 years

16. A comparison group of 12 male subjects without any history of X was drawn from a pool of .......

目的不明确

1.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T10 and T11 spinous processes, the subjects were asked to ......

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X regulates Y, a series of transfections was performed.

3. To enable the subjects to see the computer screen clearly, the laptop was configured with ......

4. To see if the two methods gave the same measurement, the data was plotted and ......

5. To control for bias,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another person.

6. To measure X, a question asking ...... was used.

7. To determine whether ......, KG-1 cells were incubated for ......

8. To establish whether ......,

9.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es, each X was tested twice with a 4-min break between .......

10. To compare the scores three weeks after initial screening, a global ANOVA F-test was used The vials were capped with ..... to prevent volatisation.

11. In an attempt to make each interviewee feel as comfortable as possible, the interviewer ......

其他描绘实验过程的句型

1. For the purpose of height measurement, subjects were asked to stand .....

2. For the purpose of analysis, 2 segm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each ......

3. For the estimation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100 μL of protein sample was mixed with ......

sci论文接收函 8

如何发sci论文

对从事生物学、医学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能让自己的文章在SCI期刊发表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说的世俗一些,一篇SCI论文(哪怕是IF低于1.5分的期刊)会为一名硕士带来不少荣耀。当然了,对博士研究生而言,SCI的IF是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毕业的保证。前期在论坛上看到博士毕不了业,对导师以死相逼。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纸论文。发表SCI论文真的有那么难吗?

看来有实验结果发表SCI论文其实不是一件难事。这里实验结果不一定就是国内的教授们的“首次报道”类的结果。如果你的试验结果可以组织成一个合理的story,完全可以去投稿SCI论文。

1.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非一日之功。前期要阅读大量文献,并将阅读文献做一个小记,这样不会出现读完后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参考文献选用打下良好基础。因为你引用参考文献时要有针对性,不能乱引用。比如说你在Cell中读到1985年Blackburn E H女士与其博士后Greider CW发现了端粒。那么你就记录一下,用到的时候很方便。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采用Endnote管理文献,该软件对文献管理与论文写作非常有用。采用该软件你可将所有的文献进行分类管理,并可在摘要内做适当记录。在书写论文时,Endnote在参考文献管理方面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切参考文献都是一键输入,根本不用手写。大家都知道投稿鲜有一次成功的,每种期刊都有其特定的参考文献要求,万一稿件不中,还要修改转投其他期刊,如果其他期刊的参考文献不一样,那么你惨了。你需要人工修改。使用Endnote则很简单,Endnote收录高分期刊的参考文献模板与写作模板。所以你根本不用愁格式。如果低分的期刊没有收录其参考文献模式与写作模板,你有两个办法:一,找一个相同的参考文献模板引用。例如你投稿到ABBS,你发现Cell的文献文献格式与其相同,你只需要在Endnote插入格式内选择Cell的文献格式就可以了。一键完成。二,如果你是在找不到相同的模板,那你就自己编写吧,也很简单。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阅读了大量论文,试验也做的差不多的时候。需要着手写论文了。写作论文时一定要集中时间写。在写作时不一定非要从Abstract写到Acknowledgement。你可以最后写方法与致谢,但是摘要一定字斟句酌,摘要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大家在搜集信息时一般看看文章的摘要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否适合自己去阅读。文章的摘要需全面体现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的深度概括。Introduction主要是概括该领域的研究,引出待解决、需研究的问题。说明为何开展该项研究等等。材料与方法就相对好些了,详细阐述方法与步骤即可。结果与讨论也非常重要。结果部分将试验结果展开论述,一般辅以图片说明。试验图片一定要清晰,否则审稿人会让你重新进行一次试验的。说句不负责任的话,你可以拼错一个单词,但是图片不可以出现模糊或不清晰这种情况。讨论就是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进一步探究。SCI期刊的讨论不像国内期刊最后的讨论那样写的天马行空,就事论事、简洁是讨论写作的基本原则。

2. 论文定位

稿件分为综述性文章与实验性文章。投稿时首先对自己的论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掌握目前该领域研究到了什么状态,研究的热点是什么。你的工作对当前研究有什么意义。期刊是读者交流的主渠道,很多科学家在从事类似研究,有很多未解决问题困扰着他们,如果你的研究能对这些困扰提出一个论据,哪怕是一个细小分支。你的这篇论文也可以投一篇IF较高的期刊。我研究生时的专业是端粒酶。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端粒酶活性检测与端粒与细胞衰老信号通路的关系。端粒酶检测方法在1994年就已经发表,现在方法很成熟,试剂盒都研发出来了。对于端粒酶与细胞衰老方面存在很多的信号通路,如果能找到一些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的因子,那么高的可以发到Cell,低的也可以发到3分以上的期刊。如果你对信号通路进行综述,除非是该领域的大牛进行综述,否则该综述不可能被收录,因为信号通路这一领域很难解释一个所以然。如果能解释所以然,这篇文章可以在Cell上发表。如果你对端粒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你就Out了。这种综述90年代就发表了。所以投稿前,一定要掌握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明确自己的结果在投稿时的定位。

3. 选定期刊

稿件定位后,就开始选择期刊了。选期刊怎么选?在Google上搜索?那真是海底捞针了!我推荐大家每人拥有近3-5年的影响因子表格。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变动不大,在Excel表格内将采用IF升序或降序的方法排列。如果你觉得你的文章可以投稿到1分的期刊,那么你就在IF为1的期刊列内搜索,找到生物学、医学、药学领域的期刊,一次多找几个。然后到期刊的官方网站去看该期刊的征稿范围(Scope),确保范围准确。

4. 在线投稿

现在Elsevier、Springer、Wiley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第一次投稿由于不熟悉投稿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多操作几次就熟练了。每种期刊的系统不同,但是原理是相通的。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Cover Letter,这个需要事先写好,到时候复制、粘贴就可以了。后续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邮箱进行,所以邮箱一定是常用邮箱。这个很重要。

5. 文章审理

一般情况下,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会告知你的稿件已经给了审稿人。文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审稿人对你的论文进行评述,然后将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后者将意见反馈给你。一般审稿人都会有两名,给出的意见采用概率分析方法无非就这么几种:

当然有些期刊存在3名评审人员的可能,这里就不多说了。道理是一样的!

两优评

恭喜你,你的论文进入到了minor revision(小修)阶段。离文章发表仅有一步之遥了!当然不能大意,有些进入到这一环节也被拒稿的。只需要按照评审人的要求仔细修改,发表应该没问题

一优评,一差评

这是常见的,称之为manor revision(大修)。这里你要做的就是将差评的内容进行修改,并逐条进行回复。请注意是逐条修改,逐条回复。优评的如果有要求,你也要回复。同样的处理。回信时你需要告诉编辑,建议采用分条的方法,逐条列出。这样条理清晰。

如果你修改的符合评审人员的要求,你就进行minor revision或者直接发表。如果不符合要求,你的结果就是拒稿。

两差评

理论上你存在转变为大修与小修的可能,但实际上可能性不大。你需要转投其他稿件了。

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也就是编辑给你回复的时间)差不多在25天左右。大修与小修给的时间分别不同,大修的时间有时候跟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小修时间会短一些,但不排除与稿件派给审稿人到审稿人给出回复时间相同的可能。

6. 论文接收

论文接收后的心情绝对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熬夜与坚持不懈是多么的值得。导师也会对你温和了很多。师弟师妹们会簇拥到你那里请教。。。这是闲话,说说论文接收后的工作吧,就是移交版权(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就不是你的事儿了,导师会跟那边交流。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期刊一般会有稿酬,一般100-200美金。这笔费用你拿不到。因为期刊建议你不要拿这笔费用,因为他们在来信说编辑与审稿人很辛苦,这笔费可以给他们买点儿礼物。导师会顺水做个人情,告诉你这个钱咱不要了。那时觉得论文发表很开心,所以这钱就不要了。哈哈!有彩页的要交钱,不用不低,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你论文发表了,这钱导师出。

版权出让,拿到接收函后过一阵子期刊排版,会给你一份稿件让你校对,看是否有错误。没错误那里就准备发表了。

之后你就等着期刊在线刊登吧。

医学SCI论文润色的8个着手点 9

医学SCI论文润色的8个着手点

许多作者在波兰时只是忽略了内容的似是而非的写作,把握深度。因此,在对文章进行润色时,不仅要做一些简单的句子分析,而且要擦亮论文的内在逻辑和条理。

事实上,SCI论文的`写作要求作者具备一定的外语积累和一定的专业背景,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体来说,SCI论文润色的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论文的主题观点有一定的总结归纳,文章有画龙点睛之笔,另外,文章要求有完整性。

2.论文内容要精干,坚决杜绝繁杂冗长,对文章内容进行适当增删,仔细打磨,进而保证表述层次更加清晰。

4.突出论文的原创性

5.对相关语言描述采用专业术语

6.在把握论文整体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论文的结构与写作顺序

7.论文首次出现的英文缩写名词进行全英文的书写,同时做好中文标识。

8.论文涉及的参考文献路径加以详细准确表达

相信这些内容会让您的SCI论文润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重要的医学资料收集在网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医学SCI论文润色的8个手点,并提供专业的SCI修改、润色、翻译、项目设计、基金申请、数据统计、服务委员会。

相关阅读

栏目精选

其他栏目

论文格式

论文提纲

论文摘要

参考文献

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