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土木工程论文(优秀2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1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1】
【摘要】在土木工程中,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较多,且对于目前混凝土的施工情况而言,不仅需解决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而且还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予以有力控制,不断提高与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工程建设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混凝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设
1、土木工程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指由水资源与水泥、砂子、石头根据固定比例而研究调制,其主要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大面积采用的材料。
分析混凝土特点,商品混凝土具备可持续作业、运输能力大,且易于成型的特点,比其他建筑材料更具优势。
混凝土运输的速度较快,其能够使现代的混凝土在施工作业时较传统土木工程的建设节省更多的时间,从而加快工程的竣工。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 混凝土的配制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通常会因混凝土的生产方责任意识较弱,或者其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其生产的混凝土将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致使不能够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要求。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予以严格要求。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可对土木工程竣工后的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取决于生产者对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置的比例应按照标准范围合理设计,尽可能的保证其合理性、准确性及科学性。
除此之外,在调配混凝土比例的实验过程中,应以经济的最大化为前提,追求合理性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需求和竣工之后的工程耐久性,因此,工程施工方对提交的实际材料,应予以严格抽检与对比程序,以确保土木工程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2.2 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制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的施工者需对搅拌混凝土的相关材料予以反复核算并严格控制。
在每一项土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需对混凝土的
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然而,对于混凝土的拌制这项操作,少数搅拌混凝土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术及相关经验,其无法正确的理解关于拌制混凝土的合理性、科学性,其中加水过多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若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的水量过多,则会出现多余水分,当混凝土变硬后,剩余水分将极易变成水泡,而当水泡被蒸发后,混凝土将会形成大量的水封,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拌制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操作时,需全面掌握关于如何控制水量等基本技能,并准确掌握搅拌的时间,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并在土工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2.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离析或初凝现象,因此,若想要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运输司机可尽可能的将路程缩短。
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方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的附近找一个适合于混凝土的拌制地点,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运输,特别是对于以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而言,比运输混凝土的要求上更高,其中包括浇筑混凝土期间绝不可中断对混凝土的供应,且在运输的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要求。
通常把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三类,垂直运输、楼面运输、平面运输。
楼面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双轮手推车;垂直运输则具有更多的方法,如混凝土泵的运输、井架的运输、快速提升架的运输等;而平面运输则主要采用自卸汽车和混凝土运输车。
2.4 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工作前,应对模板的位置、尺寸及标高等各方面予以仔细检查和确认,同时也需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尤其是在雨雪较大的天气时,应该避免在露天的恶劣环境中进行浇筑。
在开展竖向混凝土浇筑工作前,需要首先在其基部垫筑一定的水泥砂浆,且在浇筑的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振捣匀速且不间断,以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
如果浇筑的混凝土超过3 m 的高度,此时需采用溜管,且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应认真检查各结构部件,以避免移动变形,从而更好的保障浇筑质量。
为确保浇筑的混凝土保持完整性,应尽可能的把停歇的间隙缩短,而且在混凝土的浇筑标准中,停歇的间隙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因相关施工人员技术的欠缺及设备原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中间的停歇时间超时,从而导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此时则需留设一定的施工缝,且对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则应以设计的要求及相关技术为依据。
此外,新旧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同样是浇筑施工缝时需注意的方面,由于新旧混凝土结合型较为薄弱,致使其承受的剪力相对较小,因此需合理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其不仅需满足于施工的便捷,而且应降低其所能承受的剪力。
浇筑工作完成后,振捣同样不可缺少,这可使整块模板均被混凝土填充满,且还应严格保障其质量,以便排除混凝土中存在的多余气泡,进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均匀。
2.5 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养护是其结束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
由于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致使混凝土凝结并硬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使混凝土更快更好的发生反应,首先应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创造适合于发生水化反应的良好环境。
若要使水化反应快速、充分的完成,并使凝结、硬化的速度加快,则有必要对过度吹风、干燥、暴晒等环境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发生异常或裂缝遭受破坏,因此,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时,为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洒水等工作,这样可防止因表面太过干燥而生成裂缝。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不可间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且养护期间养护的建筑表面需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短于4 周;洒水操作需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8h~16h内进行;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而言,在浇筑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喷雾等一系列养护工作,然后再进行洒水等养护工作。
3、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各建筑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中每项施工技术严格落到实处,这不仅可从根本上确保施工的质量,而且可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只有不断完善及改进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并将其管理水平提升至更高的平台,施工的每一个相关主体则应共同努力,才能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变得更科学、更先进。
参考文献:
[1] 吴 云。 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10):105-106.
[2] 孙立营。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3,16(20):512-513.
[3] 周 彦。 土木工程混凝土工程技术应用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4,12(13):105-106.
[4] 孙悦成。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13):210-211.
[5] 黄永平。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科技风, 2014,2(15):612-613.
[6] 王 琼。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2012,13(15):162-163.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2】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全球建筑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提高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人民生活与建筑息息相关也离不开与混凝土打交道。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选用的材料是异常严格的。
材料质量好坏往往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本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运输
对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是:
(1)不产生离析现象,保证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和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浇筑和捣实。
(2)运输混凝土的工具不要吸水和漏浆,而且在运输的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
(3)当混凝土从运输工具中自由倾倒时,由于骨料的重力克服了物料间的粘聚力,大颗粒骨料明显集中于一侧或底部四周,从而与砂浆分离即出现离析,当自由倾倒高度超过2m时,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混凝土将严重离析。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道路尽可能平坦且运距尽可能短。
尽量减少混凝土转运次数,或不转运。
2.混凝土的比例配制
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当中,常常
所以,对于生产的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我们要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的要求。
(1)混凝土的强度对于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竣工后的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生产者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的配合比,因而对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应该在国家安全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
(2)在进行多次混凝土的比例调配实验之中,必须要从经济最大化的前提出发,追求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满足土木工程工作进行的需要以及竣工后工程的耐久性。
所以,施工方对于提交的混凝土实际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抽检以及对比程序,保证土木工程工作的合理性。
3.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的高度如果超过了3m时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该分段分层的连续进行,浇筑层的高度根据结构的特点,钢筋的疏密度来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倍左右,最大不能超过50cm。
土木工程GPS测量技术施工策略 2
摘要:随着我国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测量技术在现代的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一些视野开阔和卫星信号较强的大部分地区,GPS应用更加广泛。因此,研究GP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GPS测量的优点,阐述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GPS测量的操作要点,最后提出了GPS测量的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GPS;全站仪;测量放线技术
引言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GPS差分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地形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应用GPS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平面位置的精确定位,还能用来进行图根点的加密及施工放样的实时确定。同时,GPS技术具有单人单机布设图、操作灵活和点位误差不会累积等优点。GPS测量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到平面和高程坐标,从而达到实时和高速地采集地形点三维数据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地形测量工作效率。因此,GPS技术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1GPS测量的优点
1.1作业效率高
GPS测量需要的控制点比较少,因而不需要进行迁站,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准站数据链可以控制十几千米的测程距离。同时,GPS测量投入的人力比较少,尤其是在山岭建设区高速公路的测量应用中,路基路面工程更能发挥其优势。因此,GPS测量的首要优点就是作业效率高。利用GPS进行测量,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1.2定位精度高
在线路测量工作中采用GPS技术,可以保证各次测量的点位误差各自独立而互不影响,而且已经产生的误差,也不会累积和叠加。同时,在使用GPS测量技术时,测量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因此,GPS具有定位精度的优点。
1.3测站点间无须通视
GPS测量技术在测站之间的应用时不需要进行通视,只需要采用电磁波等设备就可以进行测量。同时,由于GPS测量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较小,使得其测站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4自动化程度高
目前,GPS设备朝着小型化和轻便化的方向发展,因而进行测量的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天线对中和整平处理。测量仪器一般可以自动进行观测,当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就能求得测点的三维坐标,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2GPS测量的基本原理
GPS测量一般包括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种测量模式。①动态测量。动态测量技术是指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一般是由于基准站接收机,流动站和数据传输链路三个部分组成的。同时,基准站接收机一般是架设在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上,通过连续接收所有GPS卫星信号,然后进行定位计算,就可以显示出流动站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为了判断出测量是否满足要求,也可以显示出测量的精度。通过系统内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实时求算出流动站的平面坐标和高程。②静态测量。动态测量技术是指将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进行观测,然后对观测值进行处理,利用GPS控制器的实时处理软件进行参数的转化和求解,从而确定测点的坐标。
3GPS测量的操作要点
3.1控制网点
GPS测量技术一般需要结合路线的地形特点等进行施工放样,从而保证施工放样的精度,同时还需要进行加密控制点的设置。加密的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如下:以路线走向布设一级加密点,每隔400m左右布设一点。同时,采用多台GPS接收机进行观测,加强对网点的控制。当然,每个网点交接出都要进行联测,以满足一级测量点的设计要求。GPS测量技术对于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也有一定的要求,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3.2外业实施
外业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观测。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安装多台GPS接收机。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架站。提前认真架好仪器,同时对其进行对中和整平处理。b.量测天线高度。GPS天线高的量测一般测量的都是其斜高,而不能改为垂直高度,并且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c.观测过程。在进行观测时,首先需要关掉仪器的开关,GPS就可以自动进行观测。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记录,要求观测时段长度要对每个测站点至少观测一个小时以上。d.观测结束。当观测结束后,应该立即关掉开关,同时还需要测量天线高,以判断观测仪器的位置。②数据处理。在采用GPS测量技术测量完成后,需要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然后采用GPS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平差法处理后,可以减小网点中的误差,平均误差可以保持很小。但是,如果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的时间会更长,并且测量的精确度不高。
4GPS测量在土木工程中的控制措施
4.1观测卫星的图形强度要高
GPS测量后还需要进行坐标解算,这时所采用的卫星数量越多,并且分布越广,使得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越高。同时,测量时进行初始化的时间也更短。因此,观测卫星的图形强度很高,一般需要进行严格控制,才能进行GPS测量,从而更好地保证测量的精度。
4.2作业人员的责任心要强
GPS测量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测量技术,还要求测量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由于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经验和责任心等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在进行测量时,首先需要将GPS接收机进行对中和整平处理,防止输入的'已知点坐标、坐标参数转换和天线高等数据出现误差,这些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影响GPS测量的精度。因此,测量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等操作过程。同时,测量人员还需要对仪器基座和测杆上的水准器等必须定期严格校正,以避免系统误差的影响。
4.3观测成果要进行复核
GPS测量具有实时和快捷等显著的优点,但是,GPS测量的初始化置信度通常也较高,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缺乏检核条件,造成个别控制点出现测量误差。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GPS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必须要对观测成果要进行复核。成果的复核一般分为作业前复核和作业中复核两个组成部分。①作业前复核是指在进行GPS测量之前进行的操作,提前在已知控制点上进行检测,然后将新的控制点与已知的控制点进行对比,只有当新的控制点满足一定的要求后,才能进行GPS测量。②作业中复核。作业中复核是指在测量过程中,采用GPS测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5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GPS测量技术能够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因而可以为全站仪测量下的数据结果提供参考。通过对比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种测量模式,可以发现GPS测量技术不会存在误差积累等问题,可以从大量的测量数据中分析出测量控制点的精度,从而保证测量的精度能够满足施测控制和碎部测量的要求。但是,当满足一级测量的精度后,由于高程精度不是太稳定,因而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测量的精度。然而,全站仪施测过程中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所以,通过分析可以认为GPS测量技术的测量结果是可信的。虽然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速度慢的缺点,但是测量精度准确。同时,从测量结果来看,GPS测量技术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从而可以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因此,现阶段研究GPS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强。GPS使用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39(27):178~179.
[2]张争鸣。GPS作业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冶金,2013,35(4):89~90.
[3]王福学,马宗海。GPS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3(3):179~181.
[4]秦海涛,何宇翔,万勇。GPS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2(5):110~112.
土木工程施工的论文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已� 但是目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严重的影响施工管理质量,当然也就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施工期间,我们只有运用很好的施工管理手段,并且要求工人们遵循严谨的工程程序进行施工,才能出色的完成整个施工任务,相反,如果在施工管理方面我们没有下足功夫,不仅会影响工期,更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且还有一点就是随着这个行业的兴盛,必然会导致建筑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是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体现,拥有比较完善的体制,就能更好的在建筑行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论文 4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论文
摘要:本文以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为切入点,对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难点与问题进行分析,并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建筑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需高度重视其发展的意义。而建筑业若要寻找发展空间,则难以离开土木工程的支持。对此,应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土木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如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以施工水平、施工质量逐步强化的手段,优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促进建筑业长远发展。
1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的分析
土木工程具有复杂化、规模化特点,其项目的开展需由大量施工材料、资金与人力、机械设备的支撑,而是施工技术则是维持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指标。针对此,土木工程若在施工环节缺少科学性、合理性管理工作的支持,则会导致工程建设难以进行。在此过程中,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可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首先,提升效益。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可对项目周期与进度予以科学预算,使其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建设目标,以便对工程造价的把控。其原因在于:土木工程作为庞大工程体系,其施工管理可在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与施工材料等层面进行针对性管控,即无论各项工程建设,均需对各类资源实施协调分配与运用,否则无法对工程安全问题予以有效预防。其次,保质保量。由于土木工程包含理论知识、施工技术等内容,甚至在施工环节易出现诸多工种同时作业现象,若因施工管理不严或执行力度较弱,则施工现场会呈现混乱无章的状态,使之工艺流程与工程工序难以得到合理协调。
2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难点与问题
(1)管理体系不健全。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作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工程整体效果的核心因素。因此,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致使各类问题频发。例如:材料设备采购环节,采购人员为获取自身利益,中饱私囊,以供应商回扣的方式,将劣质材料滥竽充数,最终对土木工程整体质量不合格,导致其难以投入运营。
(2)安全意识薄弱。现阶段,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促使建筑业呈现持续发展的局面,而房价飙升,导致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此过程中,商品房房产商仅依据自身利益层面,将建筑安全问题抛之东流,甚至在部分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关键点。例如:施工人员高处坠落;工作人员砸伤等,该类型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伤员呈现轻重伤不等,最重者则为生命安全威胁。对此,施工人员、项目经理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开展,可对其安全意识予以唤醒,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强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制定岗位责任制。若要从根本上实现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控制,降低系列漏洞的衍生,则应制定岗位责任制,通过对人员岗位职责的明确规定,切实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规模、数量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为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对其施工管理工作提出更为严格的规定。针对此,建设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岗位责任制,依据传统管理模式的演变,摒弃施工管理误区,使其能够在人员责任明确的前提下,切实政策规章落实的意义,用以保障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稳定进行。
(2)加大进度管理。任何工程项目的开展,均需在施工前,通过现场勘探的方式,对施工进度予以科学编排,既是对项目工期、施工成本的控制,又是促进建设单位经济效益提升的核心手段,土木工程工程项目也同样如此。但是,经笔者实际调查工作发现,土木工程建设将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仅依据施工图纸,对其工期进行随意调配,不仅延误工期,还增加项目资本的投入。对此,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工程进度管理的意义,结合其全面分析与探究工作的进行,将进度管理贯穿于项目整体周期,即前期准备、中期施工与后期验收。只有做到上述工作,方可确保工程按期竣工。其中,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二者并未存在本质矛盾,需在具体项目施工管理中,利用二者兼顾的方式,预防盲目赶工。
(3)注重质量管理。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从以下几点入手:材料质量:由于施工材料是决定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若发生材料质量不过关或不合格问题,则难以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控;质量意识:施工人员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对施工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倘若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缺失,易诱发“豆腐渣”的工程;技术培训: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即以施工人员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学
(4)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逃生演练是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在此过程中,安全教育手段类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如口头教育、安全规章、教育影片等,其通过对施工安全作用价值的着重强化,促使施工人员可将“安全意识”放于项目建设的首位。而逃生演练是施工人员对安全设施操作流程的熟悉,并结合自救、他救方法的掌握,促使其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逃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人们深入研究与探索。但是其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此,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应善于寻找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制因,结合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大进度管理、注重质量管理、强化安全意识等针对性措施的执行,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土木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070.
[2]郎一铭。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5(15):146-147.
[3]黎梦。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244-245.
[4]张学。关于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问题分析探讨[J].工业b,2017(02):00056.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论文 5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论文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1】
引言: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现场工种多、专业多的交叉作业,现代土建工程以混凝土施工为主,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就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处理
1.1与基础的相接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相重合,以方便施工。
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1.2柱与梁相接
柱与梁相接的节点核心区受力非常复杂,且施工缝常留置在该区的上部及下部,若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理不好,可能留下隐患。
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
在与梁下皮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随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时混凝土浇筑不能停止(此处不能形成施工缝),而应在柱截面内继续浇筑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此处作为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
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至板下平面时,在柱的截面位置上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
此种做法施工过程繁琐,施工时除要注意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在交接面处的更换外,还要及时支涉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但能保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梁板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一般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并不大,通常相差1-2级;整浇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是按T形截面内的混凝土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剩下的低强度混凝土量也就不多了,为方便施工,梁板混凝土宜采用与梁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如果梁和板的混凝土等级相差较大,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可留在弯起钢筋等于板厚的竖直截面上
二、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在完成材料选取后,混凝土的搅拌一般被视为混凝土施工的第一道工序。
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搅拌设备应该加水进行空转数分钟,并将积水倒净,以达到拌筒充分润湿的目的。
在进行第一盘搅拌时,要充分考虑到筒壁砂浆的损失,相应的石子用量需要按配合比规定减半处理。
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做到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合料,更要坚决杜绝同步进料和出料的违规操作。
此外还应该对水灰比和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未经技术负责人和检测人同意,不得凭习惯对用水量进行调整。
要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技术人员和检测人员要重点对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的计量进行检查,对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及外观情况进行适时检测,浇捣顺序及振动棒的插入深度,应�
一是要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应符合规范要求;二是要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颜色一致以及和易性较好;三是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能够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现场运输混凝土运送最好能够从搅拌站出料口使用混凝土泵直接把混凝土输送至楼层,并通过布料杆送达作业面,常用的运输设备主要有:混凝土运输罐车、混凝土输送泵、机动翻斗车、混凝土输送管道、混凝土吊斗等。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当确保混凝土保持匀质性,不分层、不漏浆、不离析。
如果混凝土运达灌筑地点后,出现离析现象,则应该进行二次搅拌均匀方可可入模,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凝固,则视为废品,不能用于工程施工。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
3.1 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
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2 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3 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
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
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
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四、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 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2)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五、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好坏。
在施工之前应清楚的了解混凝土的结构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2】
摘要: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施工技术的使用,相应的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最终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本文笔者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配料及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的养护等方面对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判断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劣的根本在于混凝土的质量。
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增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的规范要求与制度,从而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质量的控制。
施工中中对混凝土的水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在土建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以及养护时,不能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若是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禁止使用海水。
(2)水泥质量的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6
摘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在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建行业便开始逐� 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管理,高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的根本。但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土木工程项目百分之七十三点六七存在施工质量问题。这些施工质量问题不仅影响着建筑功能发挥,同时更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展开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关系着社会和谐建设,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二十一世纪是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巅峰,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保障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若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出现,给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使其企业陷入危机,被市场淘汰。然而,当前许多建筑企业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有效性较差。如何强化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值得研究。
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当前国内相当一大部分建筑企业不重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管理工作开展中多关注经济效益和现金流管理、材料管理等方面,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一个正确认识,管理控制方式和手段都十分粗放,更没有形成成熟的控制机制与制度,更缺少专业质量管理人才,一些工作人员自身不够专业,加之工作开展中缺少相关理论指导,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很多时候只是在做表面功夫,无法有效发挥质量控制职能。近年来,各类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事故频频爆出,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热议,工程施工质量成为了社会焦点话题。施工质量不仅影响着建筑功能发挥,同时还影响着建筑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以房建为例,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房屋建筑,甚至会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阳台脱离,砸死砸伤的事件在国内数不胜数。另外,近年来公路桥梁工程中同样施工质量问题频出,各地城市都出现了路面年年修,年年挖的现象,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令人堪忧[1]。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百分之七十三点六七的土木工程施工方面存在质量问题。一些工程刚刚投入使用就出现质量问题。例如,二零一三年四月竣工的厦门梧桐小区,刚竣工就发生阳台塌陷、墙皮大片脱落、屋顶渗漏等施工质量问题。二零一四年十月,江苏宜兴碧桂园更是大批新房出现了墙壁开裂、踢脚线起翘、门窗边框变形等质量问题[2]。此外,一些工程甚至在建设中就发生质量事故,如二零一三年十一月,长春远达大街在建的高架桥居然出现了边建设边坍塌的现象,施工尚未完成,桥梁主体钢筋就已经开始发生断裂,可以说全国各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工程数不胜数。建筑企业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障工程质量。
2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2.1施工企业自身原因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企业,不同施工企业在同一工程中,同样施工条件下,施工质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若施工企业自身不能保障施工质量,必然会带来质量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很大一部分建筑企业对施工质量控制并不重视,对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施工管理中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赶工期、抓进度,施工质量控制往往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直接导致了施工质量下降。从国内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来看,工作开展过程十分粗放,缺乏执行力,有效性较差,大多在搞形式、走过场。
2.2缺少专业施工质量控制人员
多数建筑企业施工质量控制意识淡薄,施工现场不被配备专业施工质量监督人员,多临时在其他部门抽调兼管,这些临时抽调人员对质量控制工作精力投入不足,难以有效发挥质量控制职能[3]。并且这些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缺乏相关质量控制专业技能,工作中多搞经验主义,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由于缺少有效的质量控制,导致基层施工人员施工中责任心差,施工工序、施工技术、施工标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2.3缺乏相关质量控制制度
随着社会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高度重视,虽然部分建筑企业逐渐意识到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没有及时构建相应质量控制机制和制度,导致工作开展过于混乱,不知从何入手,无法形成实质性的施工质量控制。并且由于缺少制度的规范,使得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与考核评价相互脱离现象十分突出,管理控制盲目性较大,更缺少了制度依据。
3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措施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许多问题,控制有效性较差。一旦工程发生质量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更会危及施工人员,乃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刻不容缓。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制度
建筑企业必须提高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针对当前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改进。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切实有效的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和水平,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完善相关控制制度是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4]。制度不仅能够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指明方向,同时还能够规范施工流程,约束施工人员行为,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及违章施工,影响质量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给予处理,使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提高重视,通过制度使施工质量控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3.2提高施工质量控制人员综合素质
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人员素质是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涉及内容繁多,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专业性,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施工质量控制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具备过硬的理论基础。专业的人才是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核心力量,若质量控制人员不具备专业技能,便很难有效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5]。想要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就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质量控制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升思想觉悟,使其在工作能够认真负责,
3.3加强监督管理
想要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对控制工作开展过程进行监督十分有必要。只有在硬性监督下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不可否认对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监督是从根源上提高施工质量和质量控制有效性的手段。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开展中应在现场设监督专员,对工作开展全过程进行监督,并采取实名制进行详细记录,从而做到有据可查,以提高监督效果,保障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数量越来越大,人们对施工质量越来越关注。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障施工质量,高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建筑企业应尽快完善相关管理控制制度,采取相应加强措施,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乃洪。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253.
[2]陈敏。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城市建筑,2012,15∶84-85.
[3]尹相旭。基于我国工程质量保证险制度的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估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4]和广水。探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对策[J]。门窗,2015,04∶187.
[5]戎贤,崔武文,闫西康。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9-13.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7
[1][美]沃伦。基根。全球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2][美]菲力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版。
[3]屈云波。品牌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版。
[4]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M].大连:大工出版社,.版。
[5]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年版。
[6]汤正如。市场营销学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8].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版。
[9]吴宪和。营销形象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版。
[10]晃钢令。营销战略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年版。
[11]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2]陈志。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13]木梓。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J].信息网络,2007,(3).
[14]刘红霞。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
[15]刘新民。我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4).
[16]胡号寰,钟兆青。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7]董伟达。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5,(6).
[18]于法领。关于品牌战略[J]. 北方经济,2005,(10).
[19]李水平。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20]姬雄华。企业品牌战略选择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21]蒋海岩。实施品牌战略 创企业名牌[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2]赵小红。试论品牌战略的实施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23]Arnold,D.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FT/Pitman Publishing, London.
[24]Dechernatony, L. and Mcdonald, M.H.B. Creating Powerful Brands, Butterworth Heinemann, Oxford. 1992
[25]Hankinson, G. and Cowking, P Branding in Action, McGraw-Hill,London. 1993
[26]Kapferer, J. H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Kogan Page,London.
手机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第1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
[2]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战略管理一竞争与全球化[M].吕巍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华夏出版社,2005
[4]巴里·伯曼,乔尔·R·埃文斯。零售管理[M].吕一林,宋卓昭。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三星网站:“”
[6] GFK monthly report by GFK company
[7]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www. ”
[8] 新兴技术展望 .SERIChina Review.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2,第12-1号
[9]叶庞。三星的成功与不足[[J1.招商周刊。2005.7
[10] 2012月全国电话用户情况浅析。中国产业研究。2011.3
[11] Bernd H. Schmitt:Experiential Marketing: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Act, Relate [M], Free Press,
[12] Michael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13」何海英。三星GSM手机营销渠道新模式创新研究[fJ].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2010.8
[14」安伟娟。国产手机市场PEST浅析[J].中国商界。2010(192)
[15] 3G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16」陈堂安。三星水货手机泛滥国产手机厂商指责一三星纵容[[}].信息时报。2004(12).
[17]崔景波。论我国手机市场营销渠道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
[18] Ken Burke. Channel to Channel[J].Target Marketing,2004,(4)
[19] ArChShaw. Some Problem. Marketing Distribution[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bridge, 1975
[20]许丽萍。手机渠道驻足农村消费市场阴。信息化2010(3)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8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1】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发展,我国土木工程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当今,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土木工程的建设,所以,对土木工程的建筑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将直接影响到了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土木工程建设发展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方便在以后的土木工程建设发展中加以利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本文将混凝土的相关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分别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因素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促使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混凝土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不管是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还会混凝土结构与结构之间,都会相互造成影响,出现相互形成制约的现象,那么在专业上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约束,也就是说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大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承受的变形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温度和收缩之间的现象产生,而我们讲的约束主要还是以外部的约束为主要的。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有哪些
总而言之,在整个土工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没有办法避免产生裂缝的,那么针对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就必须要利用所有的可以利用的措施来控制和避免混凝土的裂缝。
所以,通过以下阐述的相关观点,针对混凝土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关措施。
1、必须要将水泥水热化的要求降低
首先混凝土本身的热量就是通过水泥的水热化来产生的。
因此,在土工建筑施工选购原材料时,就要相对选择一些水热化比较低的的矿渣酸盐水来配置混凝土。
之后必将科学合理的利用混凝土后期的强度,以此来降低水泥的用量。
然后是要利用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择使用比较优良的骨料,讲科学的使用和添加粉煤灰、减水剂的融合技术,以此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易和性,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最终来达到降低水热化的目的。
其次是可以通过利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的办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温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循环冷却水的办法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的温度。
最后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之中通过掺加一些砂石,也可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水热化温度的目的。
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要求
第一,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施工技术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气温,不要在炎热的气温下进行浇筑。
在夏天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在夜晚温度低的环境下进行浇筑,同时采用地下水搅拌混凝土降低入模温度,在运输和浇筑的时候,我们要通过遮阳、覆膜、浇水等方法进行降温,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第二,在浇筑混凝土时,适当的加入一些缓凝型减水剂。
第三,在混凝土入模时,为了能够尽快的使模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我们可采取通风降温的办法。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的要求
第一,在混凝土浇筑后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好混凝土的保养工作,在夏季的时候不要曝晒同时还要注意保湿;在冬季的时候要对混凝土采取保温覆盖的办法,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第二,要对混凝土进行长时间的保养,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拆模,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第三,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
第四,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铺开,避免混凝土堆积过大过高。
4、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的要求
通过在混凝土基础与垫层之间建立一个滑动层,在施工的时候通过运用刷热沥青作为滑动层,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5、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要求
第一,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由于砂、石含泥量多,所以导致了混凝土的收缩,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相应降低。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
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我们尽量把石含泥量控制在小于l%,砂含泥量控制在小于2%,也降低
第二,通过采用二次投料法、振捣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在浇筑之后,要马上清除表面上的水与在最底层的含粉煤灰极大的一层砂浆,我们要在混凝土硬化早期就进行保养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第三,在混凝土的表层与内部建立合适的配筋,以达到应力分布的改善,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6、混凝土养护的要求
第一,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少于28天。
第二,低塑性混凝土在浇筑之后,要马上喷雾养护,然后再及时的洒水养护。
塑性混凝土要在浇筑完后的6-18小时之内,再进行洒水养护。
第三,混凝土的养护应当连续进行,中间不要中断,确保在养护期间内,被养护建筑一直处在表面温润的状态。
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整个土工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被广泛利用的,但是这项工程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作为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只要严格的按照各道施工工序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及时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和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
另外在整个技术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完成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标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琛,刘启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分析及养护[J].科学之友,06期
[2]张功,李留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华章,22期
[3]金俊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研究[J],建筑,2023期
[4]王晋。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期
[5]张文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设计[D].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2】
摘要: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基础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对其中一些关键步骤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对其他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分析;质量;控制
引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事关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也事关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安全,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中对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加大技术这一要素的加速和提升作用,从而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地完成预期目标,完成土木工程建设对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总任务。
1 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中对一些关键点的要求
1.1 对基坑土方的开挖的要求
在基坑开挖前应当先确定施工顺序和分层的厚度,然后再进行施工。
为避免地基土出现扰动现象,施工时要做到连续施工,切勿中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9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0引言
现代城市中建筑物的体积、厚度等参数都朝着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以高层建筑为代表的现代建筑承载负荷也在增�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
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会出现自缩现象,也就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1外部施工环境的影响
外部施工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外部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温度会对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外部施工环境温度越高,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就逐渐减小,进而形成混凝土温度应力。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差别较大,温度应力就越大,这就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越大,因此外部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差别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水泥水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作为一种化学反应,水泥水化的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堆积在结构较厚、表面系数较低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不能疏散,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进而与混凝土外部形成较大的温差,温度应力会不断增加,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1.3混凝土自身存在的原因
混凝土自身存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混凝土中的水分,水分是大体积混凝土中的主要组成,对大体积混凝土起到硬化的作用,但是混凝土中约20%的水就可以满足混凝土硬化的要求,剩下的80%水分都会被蒸发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大于80%的水分被蒸发掉,这样会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另一个方面是混凝土中的各种添加剂和矿渣,这些组成的种类、含量和比例都会对混凝土的自缩值产生影响。
1.4地基的约束力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都使用在比较厚重的整体浇筑建筑物上,因此地基的约束力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的时候加上温差的影响,混凝土内部也会出现约束力,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痕。
2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与分析
2.1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温度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是导致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水泥水化现象产生的温度应力,应当尽量的减少水泥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需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混凝土强度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减少水泥用量的时候要相应的在混凝土中添加其他的材料,常见的主要有减水剂、混合材料等。另外,随着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混凝土既能全部散去内部温度热量,又能达到满意的搅拌效果。
2)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由于外部施工温度会对混凝土浇筑产生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温度升高或者是外部温度变化都会产生裂缝问题,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应当尽量的避免在高温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如果由于某些不可抗因素必须在高温下施工,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冷却,最大程度的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问题,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尽量避免温度应力。
3)强制降温。强制降温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必要手段。在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必要时刻,如温度突然升高、高温天气持续不断影响施工进程的时候,就要采取强制降温手段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常用的强制降温手段主要是预埋水管的方法,在必要时刻,向预埋水管中注入冷却水,对混凝土进行强制降温,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2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混凝土自身的组成因素、内部约束力和外部约束力也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施工问题。
1)科学的掺和混凝土添加剂。科学的掺和添加剂能够对混凝土的自缩值进行有效地控制,添加剂能够弥补收缩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自缩值能够满足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添加应用技术规范确定的添加剂标准在混凝土中掺和添加剂,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弥补措施有效。有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规格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质量,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或者是现场试施工,确保无误后才能够应用。
2)添加增强材料和配筋。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科学的添加增强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常见的增强材料有有机纤维、金属纤维和无机纤维等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配筋的组成相对较少,因此增加配筋也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抗拉强度的主要措施,增加配筋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对薄弱部分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土材料配比。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土材料配比是有严格、标准的规定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定进行土材料配比,不能随意马虎。为了确保配比的科学性,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开展相关的施工现场试验,并且通过反复的对比后才能够确定最合适的配比方案。按照最终选定的配比方案进行混凝土土材料配比,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另外,除了土材料,混凝土中的骨料、水灰比等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都会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产生影响。
2.3减少约束力
上文分析,约束力的出现是由于温度应力和地基的影响,在温度应力方面主要是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温差。在地基方面,可以采用设置滑动层的方法来减少约束力。另外,针对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可以采用设置沥青或者砂垫层的方法来降低约束力,尽量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3结语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裂缝是其中最关键性的施工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减少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和减少约束力等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每一个施工细节,尽量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为土木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对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以期加快施工进程,改善工程质量。文章立足于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传统技术和新型技术的分析,研究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近些年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行业长期的发展中,土木工程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对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不断规范化、不断严格化。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找出其中的关键控制点,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1.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有水泥、骨料、水灰比等。水泥是混凝土原材料中起主要作用的材料,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节约水泥,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当地气候与环境等条件,正确选择水泥的品种和标号。水泥质量的波动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重要因素之一。水泥质量的波动,通常在混凝土强度上表现出来。水泥质量波动是由于水泥细度引起的。骨料分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粗骨料一般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其级配以接近连续级配为佳,这样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与水会成正比,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底。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孔隙率取决于水灰比,混凝土体积的大小与水灰比和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密切相关,水灰比决定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程度下的毛细管空隙率。而控制措施中,首先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在工程施工前,要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建筑物自身的受力情况和使用年限,并据此制定出一套合理混凝土使用方案。其次不论粗骨料还是细骨料,其杂质含量都必须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否则就要进行处理或再加工。最后,根据设计的配合比及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在与施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拌制少量混凝土作试块试验,验证混凝土的强度及和易性。如不合适,在满足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的前提下,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2.1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已� 桩基由基桩和链接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与桥梁中。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坚固土层或者镶嵌在基岩,在地震造成浅土液化是,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深基坑施工技术可以保证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是保证民用建筑质量的地基建设的根本。
2.2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钢结构施工技术是现代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材料应用技术。由于炼钢技术与成型制造工艺日趋发展,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钢结构工程建设不断增加。而且采用钢结构可以减少物料消耗、减轻结构自重、降低支撑部件与地基的尺寸,最终降低整个建筑的结构成本。无论是从刚度、强度还是在延性方面,钢结构都要优于钢筋混凝土,并且钢结构可以比较容易建构出有异国风情的建筑形式,通常钢结构系统可以提供最佳的设计灵活性以及最大的空间利用率。
2.3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的土木工程关于混凝土结构方面的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良,特别是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普遍尝试,混凝土的水灰比(或水胶比)大大降低,这种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 0.40)有很高的强度和很低的渗透性,而且十分耐久。混凝土结构工程主要有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钢筋技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建筑防水技术四大方面,而且性能良好,成本低廉,在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3.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讨
要想土木工程相关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建造高品质的民用建筑,就要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3.1创新深基坑支护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当深基坑工地的实际施工现场不具备常规放坡条件时,这时一般会采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支撑,以保证深基坑的坑壁的稳定。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包括自立式支护、桩锚支护、喷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深基坑支挡技术在桩、桩―锚支挡体系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方面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3.2体外预应力的创新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是近年来的热点。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和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两大体系,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3.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和社会生态化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可持续化协调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建筑施工设计的目标,设计的进程和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污染,减少能量的消耗,选择适当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从智能化方面来说,利用智能型机械设备、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终端和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转换到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从产业化方面来说,它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入到建筑活动中去,运用自动化发展统一、高效、流水线式的施工一体化流程,以标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产业化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水平,同时减少人工劳动,降低施工危险系数,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管理。
结语: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涉及内容多、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的复杂工作,无论是其施工质量还是使用效益,均离不开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土木施工技术的加强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因此我们就要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杨伟国。探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34).
[2]刁立明。浅析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华章,2011.
[3]刘琛,刘启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分析及养护[J].科学之友(下旬),2011.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措施论文 10
关于当下土木工程的加强施工管理的方法的分析阐述,文章主要从四个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阐述。第一、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的管理;第二、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工程施工的监管;第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对施工的相关设备的检修及维护;第四、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环节的质量抽样检查。下面来进行详细的叙述。
3.1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的管理
(1)要加强相关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公司和施工企业)对于方案设计,图纸设计等有关的设计文件的会审管理。会审的重点就是看整体的土木工程设计是否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是否符合建设方的建设要求等。
(2)要加强施工的具体方案和预算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工艺性的检查,要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结构合理科学。
(3)要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现场施工管理意识培训。要在工程施工前,让现场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熟悉整套施工流程,并且要对施工流程进行具体分析,找出施工流程的优点及不足。
(4)要加强现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和现场的相关施工的人员的连带责任。对施工质量过硬的施工人员,我们要给予奖励;对于那些玩忽职守,没有很好的履行现场施工职责的施工人员,我们要从重处罚,给其深刻的教训,给他们留下工程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意识。
3.2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工程施工的监管
(1)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履职意识。
(2)加强工程监理人员和现场的各个施工部门的联系。
(3)加强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力度。
(4)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现场工作和生活的待遇。
3.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对施工的相关设备的检修及维护
(1)加强现场施工中的相关设备的检修力度和频率。
(2)加强现场施工中的相关设备的操作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
(3)加强现场施工中的相关设备的台账管理。
3.4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环节的质量抽样检查
(1)加强工程中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自检力度。
(2)加强工程中的施工环节的抽检力度。
作者:王治达 单位:铁力市城乡规划处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思考论文 11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思考论文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建筑结构之一,施工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应用性。由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施工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如果想切实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就必须明确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建设需求把握混凝土配比要点,以此来为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土木工程应用
伴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现状与土木工程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工程建设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面对这种情况,工程建设单位必须提高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土木工程建设特点,采取最佳的施工方案,切实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以此来为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
1.1对原材料的要求
就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所涉及的原材料来看,主要包括水泥和骨料。其中,水泥材料的选择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具有很大关系,水泥强度越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也就越好。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制作中的广泛应用,水泥强度对混凝土强度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对耐久性的影响则不变,若想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在对水泥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开裂敏感性低的水泥。骨料也是混凝土制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材料。目前,我国混凝土质量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本原因就是骨料的质量。在对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首要关注的并不是骨料的强度,而是使用级配。所以,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土木工程建设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对水泥和骨料进行合理选择,以此来确保混凝土质量能够满足工程施工标准。
1.2对掺合料的。要求
掺合料也是混凝土制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明确工程建设对掺合料的要求也十分重要。就目前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所涉及的掺合料看,主要包括三种,即矿物掺合料、粉煤灰以及硫酸盐水。其中,在对矿物掺合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工程需求选用低钙、低烧失量的高炉矿渣粉或硅灰,也可以选用天然火山灰和沸石岩粉,切记不能使用含石灰石的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的选择应该首要关注烧失量,通常情况下,制作混凝土所使用的粉煤灰烧失量应在6%以下。除此之外,所选用的硫酸盐水的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
2混凝土配合比的要点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搅拌而成的一种施工材料,由于涉及的原材料较多,不同配合比所产生的混凝土强度也截然不同,所以,根据土木工程的需求明确各材料之间的配合比非常重要。接下来笔者就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要点进行简要介绍。
2.1水胶比
水胶比的设定是根据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来调配的,首先,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技术要求》中的最低强度等级来配制强度,先将水胶比调至最大,然后逐步以0.1百分点减少,直到得出水胶比和强度的直线关系,以此时的水胶比为基础进行试配。一般来说,如果土木工程建设对混凝土有较高的耐久性需求,在粉煤灰超过30%的时候,水胶比应不超过0.44。
2.2浆骨比
确定水胶比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浆骨比。所谓浆骨比,就是水胶比一定前提下所使用的胶凝材料总量或骨料总体积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浆骨比的确定也有不同的依据。例如,泵送混凝土可以按照GB/T5074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来确定浆骨比,试配过程中要尽可能设置较小的浆骨比。需要注意,在浆骨比较小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稳定性会得到相应提升,开裂风险也会降低。
2.3砂石比
混凝土制作中所涉及的砂石比,通常以一定浆骨比下的砂率表示。根据选用的石子级配不同,砂石比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以0.16-0.2为宜。此外,如果土木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砂率应控制在36%-42%之间。在水胶比和浆骨比确定的前提下,砂石比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强度、弹性模量和开裂敏感性方面。砂率越小,强度就越低,开裂敏感性也低,弹性模量则会相应加强。所以,在水胶比和浆骨比确定的情况下,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土木工程建设的根本需求,合理设置砂石比。
2.4矿物掺合料掺量
矿物掺合料掺量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要素,根据工程性质、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的不同,矿物掺合料掺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如果工程完全处于地下或水下,且施工基础底板、地下连续墙和桥梁桩基都为大体积混凝土,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满足需求,在对矿物掺合料掺量进行选择的时候,应使用最大量。
3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
3.1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就目前土木工程建设的现状来看,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项主要病害,如果裂缝问题得不到有效防治,工程整体的应用性势必会受到影响。实践表明,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施工环境、施工机械、施工工艺以及养护条件等。所以,若想从根本上做好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需要施工人员从多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大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施工环节:(1)混凝土的浇筑应该严格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开始施工作业,浇筑最好一次性完成,同时要对施工缝进行有效处理;(2)进行后浇带填充时,所选用的混凝土强度需高于原有混凝土,以此来避免裂缝问题的发生。
3.2混凝土运输与泵送技术
泵送时间和路程是混凝土运输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并 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程的影响,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到混凝土后期的整体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对运输时间和路程进行科学设置,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数,同时要确保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就运送到施工现场,以此来方便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3.3混凝土施工浇注技术
混凝土浇注质量好坏与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紧密联� 其次要做好模板标高和尺寸的校核工作,确保其与技术标准中的要求相符合。最后,要确保钢筋绑扎和安装顺利完成,浇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为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4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技术
养护施工技术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同样十分重要。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拆模工作必须在浇注后7天进行,拆模之后,混凝土仍要使用麻袋包裹起来,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同时要适当进行洒水养护,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2)在混凝土结构浇注完成之后,洒水措施应该在4天之后进行,这时混凝土的核心温度已经有所下降,这时候洒水养护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4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施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紧密联系。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建设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合理配比混凝土的基础上,实施施工全过程的科学化管理,确保各个施工环节之间有效衔接,保证土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应用性。
参考文献
[1]潘峰.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导刊,(30).
[2]韦小丹,鲁志伟.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01).
[3]郝义.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6).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反思论文 12
(1)混凝土材料。混凝土的重要配置材料之一就是水泥,水泥又包括很多种,例如专用水泥、通用水泥等等,不同种类的水泥性能和使用方式都不同,因此,水泥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其次,骨料也是混凝土中的重要材料,骨料包括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两大类,主要由砂石构成,其质量与用量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
(2)混凝土拌制。在实际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拌制需要对材料和水的量进行控制,如果水量过多,混凝土硬化后会产生水泡,而水泡蒸发后就会导致混凝土内残留大量气孔,混凝土强度自然受到影响。如果混凝土的拌制时间没有很好的掌控,导致搅拌时间不足,混凝土将会出现混合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等问题。其次,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就是振捣,振捣的时间需要进行把握,时间不足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过于疏松,时间过长又会导致出现石子沉淀的。现象,严重影响土木工程的结构安全性。
(3)混凝土配置。大体积的混凝土截面更大,同时内外温差较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测温记录等工作。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就是混凝土的配置,配合比的确定极其重要,需要满足土木工程的基本需求,配比要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不可以依靠工作经验制定,使用不经过实验试配的混凝土会给土木工程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4)混凝土浇筑。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还包括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模版质量,模版的质量不过关将导致浇筑成功的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绝大多数质量不过关的混凝土模版的问题都是沾有垃圾或存在细小的混凝土空洞等等,导致的结果是相同的,直接表现为浇筑成功的混凝土表面出现多个小洞。混凝土在未达到要求强度的时候拆模会对混凝土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混凝土的支撑力下降,与钢筋的结合出现问题。
(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后期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进行水化反应,但是实际施工中往往缺少在施工中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甚至很多施工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意义,未经养护的混凝土强度大大降低,仅仅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是不够的,还需要保证混凝土养护的频率,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13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论文
摘要:土木工程质量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土木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广义上土木工程质量包括土木工程参与者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体现在其服务是否及时、主动,态度是否诚恳、守信,管理水平是否先进等方面。本文笔者就新时期土木工程房建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梳理,剖析所导致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了重视工程预案、抓好管理细节提升人员素养等三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土木工程;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确保和提高土木工程质量是土木工程界永恒的主题,土木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因此,加强土木工程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土木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在开工实施中,对其质量的有效的管理将成为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本文试图就新时期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的量问题与对策加以探究,旨在共勉与交流。
一、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的质量问题
土木工程质量有四个要素:技术、管理、素质和社会环境(含法制)。[1]本文依据这个四个要素对土木工程房建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加以分析。
首先,技术质量问题。本文认为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方法(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谈方法(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往往出现的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的质量问题以上述内容为主。也就是说一些工程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最终造成了不应该出现的质量问题。
其次管理质量问题。谈到管理,我们就不能回避人这一要素。综合工程质量案例,我们发现其中有很多质量问题都是人为性的,换句话说源于管理不严。有些是由于管理者水平低、能力差,有些是由于某种利益驱使所作出的违背管理的行为。
第三,素质质量问题。本文认为这个素质可以分为施工与管理者两个方面。不管哪一方面的素质,都体现出其质量意识不强。最后我们来看看社会环境(含法制)质量问题。社会环境对人的素质水平、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水平、市场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乃至工程质量水平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治建设就肯定会对改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良好的社会条件、科技的持续发展会促进人的素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乃至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提高。
二、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的因素
分析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实体的质量、功能与使用的价值、工作的质量(设计、施工、供应、监理等)等。当然,也可以概括为人、材料、机械、方法与环境等几个方面。其中,在人这一维度上体现在人的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等。而材料因素方面体现在材料、成(半成)品、构配件等上的检查与验收上。机械因素上主要体现在施工的机械设备与工具等上。方法因素上主要体现在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上。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和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
三、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的`对策
本文参阅相关研究文献及结合多年管理经验,对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提升策略有如下见解,仅供参考。
3.1重视工程预案
我们知道在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预案,这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其预案是设计将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为切实做好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基础。科学、合理的工程预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对影响工程施工的不同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要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技术和机械设备、周边环境、施工成本、工程造价等等方面的缜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份科学、合理工程建设预案。
3.2抓好管理细节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工程建设而言更是如此。在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抓好细节对于提升工作质量非常重要。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由于其具有规模大、工期长、设计繁杂等诸多特点,因此注重细节管理就尤为重要了。采取细化管理的方式,可以通过将工程细分成具体的不同项目进行有效地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到位,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预先制定方案加以实施。
3.3提升人员素养
工程实施不能缺少人这一关键要素,而有人的参与之后就会因其素养高低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以施工技术人员为例,土木工程房建工程的施工人员不但要具有较为专业的技术水平,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其这些方面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高低。为此,在提升工程质量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加大对人这一要素素养的提升。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土木工程房建工程将会越来越多。而尤其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也就持续被关注,成为社会焦点。结合新时期的工程建设特点,深入剖析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将成为工程建筑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李维鹏。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保证对策[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7):00048-00048.
[2]郝文彬。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
[3]徐辉照。浅析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5(11).
[4]肖喜生。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7).
[5]唐思轩。提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
[6]宋成。浅议土木工程房建工程质量保障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16(2).
[7]王敬。土木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31).
[8]安岩。浅谈土木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3(3).
[9]今日财富,[17]2010(6):255-255.1罗福午,王毅红主编,土木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2,第9页
[10]论土木工程管理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J].
[11]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解析论文 14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在我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由于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边坡支护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5
[1] 周志华。 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浅析[J].汽车之友,3
[2] 成韵。体验经济下的轿车销售模式创新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08,1
[3] 通用、丰田究竟谁是 2007 全球销量冠军[J].汽车与配件,2008,5
[4] 许传宏。论会展评估的5W问题[J].中国会展。17期
[5] 李云芳。我国展览项目评估理论与实践的现状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9)
[6] 杨芳平。关于品牌会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探[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1).
[7] 杨芳平。余明阳。 基于AHP的品牌展览会项目评估指标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04期
[8] 杨斌。 德国展览会评估与认证初探[A]. 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9] Kas Oosterhuis. Motor City——Acoustic Barrier and Two Cockpit Buildings[J]. NEW ARCHITECTURE, 2006(2). 12127.
[10] Kas Oosterhuis. Rolls-Royce Exhibition Hall in Sound Arrester[J].ID+C, 2006(3).015-021
[11] Don E.Schultz, Stanley I. Tannen baum, and Robert F. Lauter bor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ut it together & making it work (Lincoln – Wood, Ill: NTC Business Books 1993).p.21
[12] William F. Arens & Courtland Bovee: Contemporary Advertising (Fifth Edition), Irwin,1994. 493.
土木工程施工合同论文 16
土木工程施工合同论文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过程中发包人和承包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性文件,也是双方必须履行的技术经济文件,文章根据目前工程施工市场的情况,说明了加强合同管理与应用的必要性和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合同管理与应用水平。
【关键词】施工;合同;管理
一、 引言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双方当事人通过要约、承诺的方式,经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是单位之间展开各种业务活动的基本载体。工程施工合同作为一种典型合同,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履行周期长、条款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二、 合用管理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施工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没有工程施工合同,就无法实施和监管其生产活动,而合同一经签订,企业所有的生产计划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随之纳入承包合同的规范之中。建设单位的质量、工期、造价、效益等目标,也只是按其与施工方的工程承包合同所承担的权利与义务和经济责任来确定的,合同的关系不但一脉相承,而且标的'、权责也高度一致。这就使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从形式、内容和管理范围都不同于管理其他企业,而是一个格局相对完整、自成系统的管理方式。
三、当前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合同认识及重视不够
在工程施工时,如何有效地把合同贯彻下去,有的单位执行的还不够,有些单位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对比检查和经费方面支持不够。
(二)合同执行力度不够
合同作为维系双方当事人的纽带,任何一方均须按合同办事。但由于双方均没有严格按合同办事,且又不进行及时、必要的沟通和技术经济签证,造成双方均违约。合同管理存于柜中,流于形式导致不能按期交工,工程款不能按时拨付。
(三)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各部门权责不分明,意见很难统一,造成“权力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的局面,这使施工企业有空可钻、有机可乘,最终将给建设单位带来重大的隐患。
(四)科学的进行合同总体策划
合同总体策划确定的是工程项目的一些重大问题,首先应确定其根本性、方向性,明确找出对整个工程、整个合同的签订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必须反映建筑工程项目的战略和重点,反映管理单位的指导方针和根本利益,更要确定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4.1 如何将项目分解成几个独立的合同?每个合同有多大的工程量?
4.2 采取什么样的委托方式和承包方式?
4.3 采取什么样的合同种类、形式及条件? 4.4 合同中一些重要条款的确定。
4.5 合同签订和实施过程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
4.6 工程项目相关各个合同在内容上、时间上、组织上、技术上的协调等。
(五)有效地实施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与应用
5.1 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
5.1.1 建立合同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合同管理的任务必须由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来完成。要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必须使合同管理工作专门和专业化,在建设工程项目组织中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工作。 5.1.2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合同管理理念。
大力贯彻全面合同管理观念,严格执行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管理使用好履约保证金,主动控制,增加施工企业的守法意识、违约责任和经济成本,调动施工企业的积极性。
5.1.3 进行合同履约分析,落实合同管理责任合同任务必须贯彻实在合同实施的具体问题上、体现在各工程小组和各专业人员对承包商的具体工作活动中,因此必须组织项目成员和各专业负责人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分析文件,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对合同概括、主要招投标文件、主要精神、合同总目标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树立全局观念、避免合同管理和施工中出现违规行为。
5.1.4 合理分工、能效问责建立工作日和工作问责制度,将合同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上,并做出问题的说明、完不成的原因、补救的措施、所承担的责任、对工程的影响和法律后果。
5.1.5 建立有效方便的文档系统对经常性和非经常性工作,建立方便有序的文档系统,使合同的监督、跟踪和诊断工作正常进行,这有利于及时正确的决策,而且在发生纠纷时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法律支持。
5.1.6 建立报告、行文制度和联系人制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报告、行文制度和方便高效的联系人制度,工程中合同有关各方的沟通都应以书面形式作为最终的依据并形成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各工程活动忙而不乱、有根有据、高效运转。
5.1.7 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的作用。用专业管理控制局部、重点,用综合管理控制全局、宏观,将重点和全局管理有机结合,用细节保证过程,用过程控制结果,使工程管理活动正规有序的进行
5.2 及时做好合同追踪。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导致合同实施与预定目标偏离。如果不采取措施,这种偏差往往由小到大,逐渐积累,对合同的履行会造成严重影响。而合同追踪,可以通过实施情况的分析,找出偏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合同实施过程,达到和实现合同总目标。
5.3 根据合同分析结果,实施有效地合同监督。
5.3.1 实施中对驻场代表,项目小组或施工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给他们以合同方面的帮助,如落实计划、提出工作保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同方面的解释。
5.3.2 相关合同的协调。为了一个工程的建设,建设方要签订许多合同,如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供应合同、专业分包合同。这些合同之间存在十分复杂的关系,必须负责这些合同的协调,对设计和监理、材料供应商进行合同监督,督促他们完成合同职责,检查其合同责任情况,追究其违约责任,进行合同索赔与反索赔,处理合同纠纷。 5.3.3 参与各种检查验收,并提出相应验收报告。
5.3.4 对各种来往信件、请示、签字指令、会议纪要、索赔文件、合同变更文件等做出合同方面的审查和控制,并记录在案,这能及时预防和弥补管理工作中的差错,而且有利于寻找对方工作中的漏洞,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提出索赔要求。
5.4 防范工程合同违约行为
5.4.1 谨慎订立合同,减少瑕疵合同,以减少违约的发生。
5.4.2 建设单位、承包商在合作中存在目标分歧的情况下,应借助各种制度来协调合作中的目标分歧,实现合作的共赢,包括工程监理制度、质量保修制度、质量事故处罚制度、安全事故处罚制度等。
(六)结束语
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严格履行合同,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都不得改变合同的内容,但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可能对涉及合同的所有问题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建设工程合同,由于工程复杂、标的大、履行时间长、涉及大量的人、财、物、设备等问题,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合同签订后,在合同履行前和合同履行过程中会发生与原合同的约定不相适
应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和规定。“财富的一半是合同”,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合同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将合同管理贯穿于设计、招投标、工程开竣工、保修的全过程,既有利于合同目标的实现,又能使技术和经济相结合,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才能又好又快地完成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余立中编著。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
[2].黄文杰编著。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
土木工程施工的论文 17
摘 要:
本文将从物资调配、施工环境和施工工序、资金、安全及人员调配等方面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解析论文 18
摘要: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业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技术,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因而,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革发展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为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建筑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科学技术,其目的是为人们打造符合需求的空间,满足物质及精神的需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各种大型复杂的工程结构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展示了社会发展与实力。
一项工程的进行需要勘察、设计与施工,其中涉及的技术极多,如,工程设计、力学测试等,因而土木工程范围广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对于土木工程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运用建筑施工技术使建筑结构承担起自身重量与负荷及风力湿度带来的影响,而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
土木工程建造过程
建筑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建筑技术能够帮助建筑者将设计付诸实践,运用这些技术达到实现建筑目标的目的。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当下,土木工程已经发展成了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
土木工程的发展是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各不相同,彰显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故而土木工程也见证着历史的发展。
现代工业化的推进为土木工程的进行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土木工程能够使用这些材料更好地创造特色建筑,为人类文明写下辉煌篇章。
土木工程的实践性极强,其技术发展建立在实践经验之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土木工程日益成熟,但仍需依靠经验判断施工情况,以满足设计施工需要。
2土木工程现状
我国土木工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隔阂在土木工程的实际应用过程
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管理团队尽心尽责,但当下施工过程中,许多问题多受不同部门共同管辖,因而造成责任推诿,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与效率,而施工质量管理不当也将影响工程甚至技术的开发创新。
2.1施工方法及工艺
土木工程致力于将设计实现于建设过程中,各种建筑物的建造需要通过施工这一环节来实现。
当下我国运用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实现了许多设计极为突出的标志性建筑物的建造。
例如:降水回灌、土壁支护等深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真空吸水等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技术,框架整体提升、网架安装等钢结构施工技术。
2.2材料使用
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材料也变得愈加丰富而高效,如,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高分子卷材等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化的进步为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生产提供良好条件,而这些建筑材料的大规模使用为整个土木工程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基础物质条件,也为提高建筑效率与质量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当下建筑材料分类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确保建筑材料质量成为土木工程面临的一大挑战。
2.3设备科技
当前施工过程中多应用大型机械辅助施工,如,自动化搅拌站,而科技的进步为机械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原动力,也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使用与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优质设备的选用为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3技术创新必要性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对于建筑行业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成为大势所趋下的必然。
3.1创新立足于时代发展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创新成为当下时代发展的主题,为满足社会各界对生存空间建筑需求而产生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也将创新作为当下最主要的发展立足点。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土木工程随之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为施工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下,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仍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因而其创新发展空间依旧巨大,如何在以创新为时代主题的当下,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发展,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设计理念,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土木工程面临的巨大难题,而正是这些难题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3.2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业内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站稳脚步进而得到进步与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传统企业运营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建筑业混乱的现状也将面临着巨大变动。
如何在冲击下改革企业现状、提升自身竞争力成为当下最主要的问题,而创新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高的有效道路,技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减少资源的浪费,利于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4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方法
创新是时代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提出的要求,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完成对技术的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强调创新理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拥有了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与社会需求的更新变换,为了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继续发展,企业需要紧紧跟随时代脚步,将创新理念提高到重要发展战略的地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对这一理念加以强调并且予以最大程度的重视。
从企业高层着手贯彻实行创新理念的强调与应用,使企业所有成员都能够对创新理念提起最大的关注,并在日常工作中将这一理念体现到方方面面,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创新,并获得更多的利润以使其得到更好发展。
4.2创新体制的建立
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多对创新这一理念并不重视,故而其内部并没有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创新机制,因此,企业想要进行创新需要先进行创新体制的建立。
完善的创新体制能够帮助企业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施工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技术核心,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这一过程中,需要企业对专业人才加以重点培养,充分发挥创新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加大研发力度与投资力度,为创新机构的建立与运行做出巨大贡献。
4.3创新技术的应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需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在土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创新技术能够通过合理运用来验证其效果。
企业需要正视这些创新技术能够为企业带来的影响,致力于实际应用这些创新技术,为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提供改良手段。
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节约资源、增加利润,也能够为建筑行业乃至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5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提高自身竞争力,也能够帮助社会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明明,李伦光。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创新分析[J].四川水泥,(1):104.
[2]刘金福。浅析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技术创新[J].项目管理技术,(S1):557-559.
[3]张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9):88.
[4]高鑫。浅谈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30.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19
摘 要: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就是土木工程。
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等这些工程建设对象都是土木工程,它也包含建设中的各种技术。
文章通过对土木工程概念和特点的介绍,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具体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灌注桩施工
基本建设中所需材料、设备或者是在进行中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
无论是国民经济建设,还是人民的生活中,土木工程都对其都影响很大,可以说,在人们的生活活动里,处处有土木工程的影子。
离不开土木工程的各项事业有工业、农业、交通、通讯、教育等。
基本建设包括工程建设中的公路、桥梁、工厂、矿井、医院、学校、铁路、商店、住宅、农田水利等建设都需要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土木工程不仅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而且土木工程是不断发展的学科,它不断的促进了相应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把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各种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土木工程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当今社会,科技越来越日新月异,经济也迅猛发展,新材料、新结构不断更新,土木工程结构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技术也越发的复杂化,以此对应的施工技术的发展规模也在扩大。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高峰期,有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这对于我国的施工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土木工程的生产组织跟平常的工厂生产组织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其特点,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每项工程会单独进行施工组织。
而工程项目的成败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
通常情况下,固定性和流动性,多样性和单件性,协作性和综合性,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是土木工程施工所具有的特点。
其中,施工队伍的流动和在同一工程上工人在作业空间上的流动都属于流动性的范围。
而不同的工程,巨大的工程量等等这些都属于多样性。
而协作性则是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等多家不同单位配合协作完成。
对于技术、管理复杂,受到气候、周围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大等,干扰大、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等等都属于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1 软土地基施工与石方爆破施工
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要求无法被满足,这是软土地基施工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在施工作业的时候,如果操作不当,那么路基或建筑物的地基会产生失稳或严重下沉,这时候,建筑物会被破坏,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使用,就必须对其进行加固措施。
砂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堆载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化学法、换土垫层法等方法都是加固的方法。
对于在开挖的时候遇到了岩石这种环境时,土石方爆破施工是最适合不过的。
这种施工方式是针对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的清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等。
打孔放药、引爆、排渣是土石方爆破施工的工序。
对于这种施工方式,其特点是低费用,高效率,但也有震动和粉尘危害等特点。
采用静力破碎等配合施工工艺可以拆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此拆除是在低震动、低粉尘、无公害的情况下进行。
2.2 灌注桩施工与墩式基础施工
2.2.1 在施工现场的桩位处用机械或人工成孔,接着把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或者直接浇筑混凝土)放进孔内,这种施工方法是灌注桩施工。
人工成孔、爆扩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套管成孔、干作业成孔等都是其成孔工艺。
此种工艺能适应地层的变化、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工艺要求较高、施工后混凝土需要养护且不能立即承受荷载等都是其特点。
2.2.2 大直径基础是由人工或机械成孔的大直径孔中浇筑混凝土(或者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这是墩式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挖孔经常是采用人工的,所以又有另一个称呼此工程,叫做大直径人工挖孔桩。
端部直接支撑在岩石或坚硬土层上,桩的强度和刚度都很大,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这些都是墩式基础的特点。
2.3 沉井基础施工
刃脚、井筒、内隔墙等组成的呈圆形或矩形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沉井,一般是用在水泵站、超高层建筑物、桥墩、取水结构、重型设备基础等。
首先会制作井筒,接着在井筒内挖土,让井筒靠其自重沉入土中,这是它的施工过程。
形状如刀刃的刃脚位于井筒的最下端,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使沉井切入土中。
沉井的外壁为井筒,在下沉过程中起挡土作用,同时靠其自重可以克服筒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底部的土阻力,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逐步下沉。
2.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截面小、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是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它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性能,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先张法施工、后张法施工和粘结预应力施工是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三种具体方法。
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构件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过程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之前,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后,放松预应力钢筋,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后张法施工: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预应力钢筋的一种施工方法,要施工过程: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传入孔道,利用张拉机具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粘结预应力施工:是在后张法基础上发展起来,要施工过程:采用表面有涂料、外面包有塑料套管的预应力筋,铺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达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近几十年里,虽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迅猛的发展,但是目前仍以手工操作、半机械作业为主的土木工程进行施工,相比其他产业的部门,劳动效率远远低下,仍然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对于发展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方向,不仅要满足当前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和相匹配的施工技术的需要,而且要向机械化、智能化、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效率、无公害、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树金主编。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 湖南大学等四院校合编。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叶列平主编。土木工程科学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 丁大钧。土木工程的发展和未来。第十届结构工程会议。工程力学增刊,(10).
混凝土施工土木工程论文 20
混凝土施工土木工程论文
1混凝土的养护环节
在混凝土施工中,养护工作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建筑主体在完成现浇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的12h之内就要对其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养护方法可采取覆盖毛毡等方式也可以采用经常浇水的方式,只要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即可。对于建筑主体这样大型的混凝土结构,最好采用浇水养护措施。养护时间一般都要超过一周以上。由于建筑主体体积较为庞大,不可能一次将所有的主体结构都浇筑施工完成,而是需要一层一层的完成施工。需要注意在下层强度未达到要求之前,不得上人,也不得安装模板或支架。只有强度已经足够承受上述荷载时,才能进行下一层建筑主体的施工作业。另外,对已经振捣成型的混凝土结构要进行有效的覆盖,尤其是在雨季,更要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以免混凝土在未初凝前被雨水冲刷。只有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2模板拆除的质量控制
当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问后,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可以拆模的程度,就要进行模板拆除。在此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成品保护。首先,在拆除一些非承重模板时,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了技术要求才能拆除。拆除时不能过于急躁,也不可用力过猛,尤其是在一些棱角的部位,更要注意轻巧的拆除。另外,在人多或者需要运送材料的通道部位,要保护。
3加强现场混凝土施工管理的主要方法
3.1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管理与控制时,应尽量科学合理,避免出现混凝土贮存环境和搅拌后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其材料破坏的问题,质量下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下降。在进行混凝土适配时,尽量选择高品质、质量好的产品,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安全,在管理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建筑施工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材料比例配置前,检查相关材料的质量安全和完好程度,注意水灰比,外加剂,塌落度的实际控制,按照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进行材料的配比,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2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重点。随着体积和面积的增大,水化热不易散发,温差变形和干缩变形的累积将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为避免发生裂缝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大面积且厚度不十分大的混凝土板浇筑通常采取设置施工缝的方式来吸收变形,待施工缝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以上时,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充施工缝。对于面积和厚度都较大的混凝土构件,通常采用分层浇筑的办法。每层的灌筑厚度不得超过振捣器的工作能力和作用范围,使新旧两层能互相粘� 为降低水化热的影响,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降低原料温度,如冲洗粗骨料、使用地下水或加冰屑的水等;2)使用降低水化热或减慢固化反应的外加剂;3)加强振捣,一次抹面;4)养护过程中加强温度控制,通过预埋冷却水管、增加遮蔽、定时洒水等措施,将构件的表里温度和温度变化控制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在实际施工中,施工荷载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因素。混凝土在固化前几乎不具备承载力,与钢筋间的握裹力随着固化而逐渐加强,在浇筑上层的混凝土时,下层的构件往往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完工前构件的受力情况也常常与设计迥异。加之有此设计人员对于施工工艺不够了解,构件的配筋和构造往往不能适应施工荷载。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荷载的作用,利用模板和支撑系统转移荷载。
4总结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逐渐提升。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与控制,对每一个分项工程严格要求,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坚持科学的方法,结合施工的各方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促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2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请参考。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摘要:土木工程建设施工发展到如今阶段,虽有不小的成就,但是,在很多方面仍存在问题,比如施工技术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到位、桩基技术不到位等等,本文就普遍出现的这些问题,探讨解决对策,希望能引起相关的重视,进一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木工程建设又是一项基础工程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复杂性的特点决定其在施工的过程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实现在专业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2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涵盖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技术要求也不同,导致所需的结构技术越来越复杂;土木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大多是露天作业,工程建设受当地天气和地形地质的影响很大,作业人员也需要克服恶劣的户外条件;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施工规模大,所需的人力物力多,相应的技术设备和材料的需求也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流动性较大,施工地点通常不固定,作业人员往往来自农村,素质不高,且人员流动性大,极大地影响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技术不规范
我国的土木工程技术起步较晚,且土木工程技术复杂多样,尚缺乏相关的统一技术标准,这就造成土木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的许多问题。施工技术不合理,相关的技术条件落后,甚至存在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考虑技术规范要求的施工单位,技术规范不达标,材料陈旧劣质,使得建设好的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质量不过关,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建设完工之后,养护技术也不规范,时常造成混凝土工程中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
3.2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来对此进行管理控制。但目前,我国的许多土木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关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项目工程的整体和细节监管,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解不到位,岗位责任制的观念不明确,同时,施工单位对技术管理机制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相关的监管部门和职位形同虚设。管理机制做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进一步影响建设的效率。
3.3桩基技术方面的问题
基桩技术是整个土木工程中决定建筑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果在基桩施工方面出现技术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首先,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要严格符合相关要求,因其设计较为复杂,涉及到压力、负荷受力等的计算,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部分施工单位通常会在此环节疏忽,造成技术上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4解决对策
4.1完善和创新技术管理机制
技术管理机制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机制,有助于实现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效率的`增加。①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与普通的建筑工程管理是有区别的,因为土木工程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建设施工,因此相对应的管理机制也需有所不同,并依据不同类型进行创新。②要做到对实施的土木工程建设类型、特点、要求有全方位的解,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配备相适应的专业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岗位责任制。③要做到对土木工程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做好档案交接作业,落实到土木工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人员,如此才能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4.2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目前许多土木工程的作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因此,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素养培训,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相关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认识到专业技术操作的重要性,规范作业的必要性,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的作业人员,才能真正把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完成。
4.3做好基桩基础施工
基桩基础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工程之一,在基础施工前,要提前做好科学完善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桩基实验和排水工作,打桩的顺序也要进行严密的监控,针对桩规格,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包括桩的长度、密度等,严选合格精良的材料,禁止劣质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要注意清理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安排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4.4加强防渗漏的施工
土木工程中的渗漏问题的出现也较普遍,要想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对当地的水文、天气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专业的防渗技术,严格地依照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施工,对防渗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时监控,杜绝渗漏问题的出现。
5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确保土木工程质量和效率的一大关键,在技术层面上的不断突破和进步有助于该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除因地制宜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地改造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J].江西建材,(02):104+106.
[2]杨亮。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33):139.
[3]安逸群。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江西建材,2016(01):64+66.
[4]陈其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门窗,(07):136.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论文 22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1】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现场工种多、专业多的交叉作业,现代土建工程以混凝土施工为主,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就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是土木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程之一,混凝土是当今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的材料。
混凝土是由石子、砂子、水泥与水按比例调制而成的,相对于其他建筑材料具有经济优势。
因此,研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加快土木工程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做基础的材料,是由砂子、石子和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而成,较其他建筑材料具有造价低的特点。
按照国家规定,土木工程必须使用混凝土。
混凝土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控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必将给建筑主体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二、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的浇筑:
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
当今许多工程施工中的模板都存在着空洞、不平、沾有垃圾、拼缝不密实、未涂隔离剂等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而过早的拆模,由于混凝土还未达到一定强度,既而损伤混凝土,将出现缺棱掉角现象。
过早的拆模,还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支撑力,从而无法有效的与钢筋结合。
振捣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也很重要,振捣时间不足,致使混凝土不够密实,而振捣的时间过长,将会引起大量石子沉淀、利息、水泥浆漂浮在表面上等现象。
对于那些钢筋密集的梁柱交接点,如不加强振捣,易引起混凝土蜂窝、空洞、漏筋等现象,既而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2、混凝土的养护: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相关作业人员往往忽略对混凝土的养护浇水。
而混凝土后期水化反应时,需要大量的水,而这个期间并未得到重视,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有所降低,而浇水养护的频率也至关紧要,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需要连续性,由此为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浇水的频率与水量需要科学、合理的定夺。
3、混凝土的拌制:
在实际施工中,操作人员往往没有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重量核算与控制。
材料的重量需要进行控制,每种材料都需过秤。
而施工中,也往往容易出现加水过多的现象。
加水过量,将导致混凝土在其硬化以后,混凝土内将残留多余的水分,从而形成水泡,而水泡经过蒸发后,混凝土内将残留许多气孔,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
对于混凝土的搅拌,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时间,其指混凝土全部原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开始,直到搅拌结束。
而在实际施工中,其搅拌时间往往不足,既而使混凝土混合不匀、易和性不够、颜色不符等。
4、裂缝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间,往往由于气候、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造成工程建筑各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需要考虑工程外部气候条件不同,混凝土结构也将有所不同,而对于裂缝的宽度控制,其控制标准也不同。
现今我国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多数以施工阶段的重点监管与技术强化为防治裂缝的方法。
当工程主体上出现裂缝时,既而再采取补救措施其效果不尽人意,难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
三、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方法
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
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2、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2)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3、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的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
这三道设置其位置需符合要求,再通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
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要快速插入、缓慢拔出。
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到25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3、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当今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为,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
其有着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有点,并较差作业少。
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
可此施工方式存有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
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其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
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
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5厘米。
由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
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4、混凝土施工缝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洪,通常会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和人力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往往不能够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可能会超过初凝时间,需要预留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必须要在混凝土的浇筑前,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部位的结合力比较差,是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位置必须要设置在剪力比较小的部位。
四、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好坏。
在施工之前应清楚的了解混凝土的结构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红霞。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08)
[2]李平。浅谈建筑施工深层搅拌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7)
[3]刘海其,张发秀。浅谈混凝土裂缝发生原因及施工控制措施[J].青海科技,,(04)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2】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如火如荼的崛起,与此同时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为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息息相关,但目前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愈发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文章着眼于目前土木工程商品混凝土的施工及其质量状况,为探索更为科学的施工技术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力求在土木建设行业中形成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因其具有可连续作业、输送能力强、容易成型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随着高层、小高层等建筑物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愈发呈现出炙手可热的趋势。
但混凝土优良的建筑特性也是一把双刃剑。
因其自身具有优良的性能所以混凝土成为了当下工程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正因为如此,在建筑质量保障方面,更是有国家颁布的建筑准则规定,在现在的建筑工程中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也受到多方的重视。
商品混凝土是半成品,只要混凝土的生产商和应用单位都切实合作,遵循国家的有关标准安全生产,规范生产,才能保障质量。
1 混凝土质量保障难的原因
商品混凝土是指应用于商业用途,可出售、购买的混凝土。
现代建筑施工大部分均是使用商品混凝土的。
商品混凝土又称预拌混凝土,俗称灰或料;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做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在搅拌站经过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的质量主要因以下几个方面而难以得到保障:
1.1 混凝土的强度较低
商品混凝土的配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按照相应的保证率进行配置。
但是生产商由于从经济效益出发,考虑经济成本。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论文 23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部分。其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时或滞后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考核方式单一等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将来从事一线土木施工和组织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改革的必要性
1.1《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过时或滞后,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与一般的理论课程不同,某一相关环节或学科的发展都会波及本学科的内容,使各种施工技术推陈出新,如建设部每年都有一批重点推广科技项目,这与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然而无论是前几年出版的教材,还是近年来新出版的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的内容并没有在兼顾传统的、成熟的施工技术的基础之上,将重点放在那些先进的适用的应用技术上(如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很多教材做不到同步升级,从而使课程内容跟不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
1.2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2.1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这种方法无疑是可行的,但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堂上理论教学易与实践相脱节,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与兴致,因此,容易出现“满堂灌”和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另外,该课程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就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学生也难以掌握施工技术的核心问题。
1.2.2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该课程教学的做法大致是课堂教学,或者是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两次外出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板书还是多媒体教学,所讲述的都是静态的施工过程,学生对理论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一知半解。而仅安排一两次现场参观实习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时间、空间上的原因,学生看到只是施工中的某一过程,很难看到施工的全过程,这种安排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1.2.3考核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
闭卷的书面考试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对学生考核的形式。传统的题型如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及计算题在该课程的考试中是基本的类型,对于大量的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由于多为叙述内容,加上对于简答题的片面认识,造成了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现象,达不到检验学生对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掌握情况的目的。
1.3就业的客观需要。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将主要从事于第一线现场施工。如何使他们具备合理选择常规工程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正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尽快参与和胜任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和组织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些都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改革措施
2.1优化教材内容。
授课时,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大胆舍弃过时的、不实用的旧知识或技术,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先进的、实用性较强的有关知识,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施工技术在革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不断学习的兴趣。
2.2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多年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相互交流机会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凝滞,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把教材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反馈情况对教案作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学互动。
2.3合理有效利用先进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大量的施工工艺流程和结构构造,教师通过传统的一支笔、一块黑板很难讲解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和掌握,但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并配合适当的声、光、图和文字得以解决,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程中的许多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原理都是在施工技术人员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仅仅通过课堂讲授的书本理论知识,学生常常感到难以完全理解,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就十分必要。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相关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工地和实习基地参观并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由于课时(目前我院《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共64学时)的限制,在课程教学期间是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施工现场。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课程结束后的暑假或寒假寻找有关的工地,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以弥补课堂学时的不足。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讲授该课程的老师除了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除提高学历层次与教学方法、外,还应注重加强工程实践锻炼。授课前,教师必须去工地实习锻炼至少一年;学校应积极为教师不断创造交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机会,从而充实、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建设一支“双师(教师、工程师)型”师资队伍。
2.6改革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施工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及工程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应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考试形式上,应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还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口试或动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考试形式。
3、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的几点粗浅认识。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祝江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中国科技信息,(5):271.
[2]蒋红妍,李慧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1):20-23.
[3]朱茂存,姜正平。《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4):81-84.
[4]孙楠,刘东,王秋平。《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6):181-182.
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论文 24
一、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配置技术
混凝土的配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所以,技术人员在配置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以及工程实际要求,对水泥、砂石、掺合料以及水等材料通过科学配比对混凝土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投放材料以及进行搅拌。在对配合比配置时,不能凭借以往工作经验来确定,需要根据材料选择以及施工需求进行适配试验,确定配合比,从而保证配置出的混凝土符合施工要求以及技术需要。
(二)混凝土搅拌技术
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必须确保其连续性以及稳定性,因此,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检查现场搅拌机械是否配备良好。例如,需要对搅拌机通电加水做好空车试转,监测搅拌桶的湿润状态。另外,在搅拌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含碱量以及碱集料反应等,还需要计量好混凝土原材料。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搅拌桶砂浆在出现损失时,需要参考配合比范围,减少砂石用量。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水以及其他原材料的使用量。之后,需要对搅拌后的混凝土其性能以及外观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搅拌技术。另外,如果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出现了分层、离析以及漏浆等问题时,就应该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二次搅拌,只有搅拌后的混凝土性能达到标准后,才能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混凝土,才能保证浇筑质量,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三)混凝土碾压技术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接下来就应该进行混凝土碾压。碾压工作属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想要保证碾压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需要对以下几点内容进行关注:首先,需要保证压路机始终保持在匀速状态,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压路机的速度应该控制在2~4km/h范围内;其次,在进行不同阶段碾压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碾压设备,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碾压质量;最后,想要保证碾压质量,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避免急刹以及掉头等现象出现,避免产生过压,影响碾压质量。
(四)混凝土养护技术
众所周知,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泥和水会发生水化反应,在这种反应的作用下,就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而导致裂缝产生的额主要因素在于混凝土表面结构中存在的水分会快速流失,进而导致表层以及结构内部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想要避免裂缝情况的出现,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表面温度,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养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敷设防护层,减少水分流失,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浇洒冷水,进而缩小温差。
(五)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完成混凝土搅拌后,就应该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样,在进行浇筑时,工作人员应该需要加强注意,控制浇筑质量。首先,工作人员应该进行浇筑前检查模板以及钢筋预埋件所在位置是否合理,一旦发现模板上有杂物就需要及时清理,并且,还应该封堵模板中存在的缝隙。其次,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工作人员就可以进行浇筑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浇筑过程中必须连续不能间断,一旦出现间断,那么之前浇筑的混凝土就会发生凝固,如果继续浇筑,就会引发质量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第一层混凝土凝固前完成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工作人员应该对钢筋表面进行检查,如果有污染问题就应该及时处理。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一)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应由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搅拌车装车前,需将混凝土搅拌车内清理干净,在运输中,混合罐应保持在5r/min慢旋转。混凝土向浇筑场地的运输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坍落度不符合施工的具体标准时,可以根据混凝土设计的要求用水填充。如果有偏析现象出现,必须重新搅拌。场地尽可能平整,运输的道路应设置为圆形车道,以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二)混凝土的浇筑及裂缝处理技术
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的连续性,中间不能间断,如果非得间断时间不能相隔的太长。如果在需要分层浇筑的时候,首先需要掌握新旧两层之间相互间隔的时间以及新旧相接的粘合度有多大。同事要准确掌握浇筑的时间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浇筑完成,保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不要受到影响,同时还要避免混凝土裂缝儿的产生。在浇筑的时候也要注意天气的变化,一般不能在多雨,或者多风下雪的'天气中进行浇筑因为这些不良的天气会给施工的质量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在混凝土道路施工中用宽幅度的摊铺机进行操作时摊铺过程可以有效地减少纵向接缝可却无法逃脱产生横向接缝颇率是每天至少出现一条无法控制的混凝土作业缝。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处理混凝土施工缝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还有接缝处必须得压实如果缺乏力度与结合强度就很容易出现裂缝,导致出现严重的松散问题。
三、混凝土养护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的养护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使用寿命和工程质量,在红泥土浇筑完成之后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给新浇筑的混凝土面造成任何压力,要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其造成破坏,或者损坏,同时对于婚姻土施工中的施工人员要制定一系列的保证质量措施,在施工,完成之后要及时的洒水进行养护,也可以用塑料纸覆盖等方法进行养护,在一定时间段内要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避免后期出现裂缝儿发生的可能。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根据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技术要点,针对各阶段不同的施工要求选择不同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意见。
参考文献
[1]王广林。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5:81~82.
[2]谢勇智,姚战胜。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J].科技展望,2016,03(24):52.
[3]钟奇。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09.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5
[1]张薇蕾。YC教育培训中心市场战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8).
[2]李育。外语培训市场及其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6) .
[3]董兵。关于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研究一宜昌市教育培训市场的个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
[4]朱根新。我国中小学课外培训业务的营销组合策略研究一以南京支点课外培训中心的实践为例[D].东南大学,,.
[5]凌萌。高培中心培训市场开发四步曲[fJl.管理观察,2010(12).
[6]张党珠。MBA培训中心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7]SEJ .McCarthy an analyr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J] .J.of Purchasing& Supply Chain Managmenl, .
[8] Kotler.P. Principles of Markemlg[J].Englewood Clifs,third edition. (7).
[9] Allen.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J] .1998(8).
[10] Don E. Schurz. Business model on the web E}om-merce times[J] .2001.
[11]Bernd H. Schmitt. Experiential Marketin: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and Relat[J] .2004(5).
[12]吴金明。新经济时代的‘`4V”营销组合[[J].中国M:业经济,2001(6): 71-75.
[l3]崔俊涛,来坤。饭店网络营销初探[[J1.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
[14]孟韬,毕克贵。营销策划一方法、技巧与文案[M].机械L一业出版社出版。
[15]陈韬。21世纪市场营销在企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16]管幼平。新形势下对企业营销管理的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2006 (5).
[17]郭国庆。营销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8]张卫东。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19]翁向东。百科名片[OL].http:/lb
[20]潦寒。文化营销[M]. L:人民出版社。2004 (5)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 《结构设计原理(上册)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4、王祖华主编。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朱彦鹏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大全
[1] 郑少瑛,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 郑少瑛,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王玉龙,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徐伟,陈东杰,模板与脚手架工程详细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 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1]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 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1版。,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 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15] 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6] 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 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9] 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2] 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3] 邢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4] 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5]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LD/T 73.1-4-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国家标准。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国家标准。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9J01-09).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0.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 房屋建筑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2]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3]国家行业标准。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513-200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5]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 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17]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梁兴文、王社良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9]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0]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1]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4]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