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案(两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瓣飘香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瓣飘香教案1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花瓣飘香——风铃叮当
花瓣飘香——风铃叮当
黄静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在备课时,当我读到课文中描写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时,我不由陶醉了,多美的情境呀,多美的人和花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这样的课文我喜欢。于是,我想“美文美教”!
一、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读对话的基础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shy;——“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解读课题
在课文结束之前,学生已被小女孩美好品质而感动。于是我就提出课文为什么要以“花瓣飘香”为题,这时,同学们都楞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鼓励他们说:“同学们可以想想课文的内容,主要讲谁?反正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这时,有个同说:“我读了这个课题很美,美美的,很好听。”我马上肯定,接着有的同学说:“课文中的小女孩心地善良。”“对,月季花很香,很美。”“小女孩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一样香。”另一个同学说。看来我们的小朋友还是很会动脑筋的,只要教师一点拨就明白了。
当然,课堂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朗读得不够入情,还未深入体会感受人与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等等。
花瓣飘香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
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二: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花瓣飘香——有容乃大
花瓣飘香——有容乃大
做老师已经半年多了,每天早晨都很期待去上班,呵呵!很多人都会问我,怎么连星期一的早晨都很盼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忙碌的生活让我有种充实感,因为同事间的和睦相处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们。最重要的是因为在百小教书有一种激情。
激情源于哪里?就在学校两个星期一次的教研活动上。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互动的,两个星期就有一位语文老师上公开课,上完以后全校的语文老师围坐在一起,发表自己对这堂课的看法,可以说是畅所欲言。
我很有幸地成为第5周上公开课的老师。正是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对百小的感情更深了一层。
从第4周起,我就开始准备了。查资料,问师傅,做课件,忙完了一切,当快要上课的时候脑子里竟然一片空白,可当我抬起头看到我们班的小毛孩时,我又镇定了,因为我知道有他们的陪伴我不害怕,他们会帮助我很好的完成上课任务的
胆战心惊的上完课(上的是荷花,比较难上的一篇课文),开始我们学校的惯例—————教研活动,学校的所有语文老师都参加了,包括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他是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课的(有种想哭的冲动),校长说的第一句话是:各位老师说说自己对朱蓉的一些鼓励。听完校长的话,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没有说建议,而是说的鼓励,我知道他是在爱护一位年轻的老师。话一说完,他们就开始一个一个地评我的课,有表扬,有建议,更多的是鼓励。坐在位子上的我眼睛有点湿了,在不经意间用手轻轻地将眼泪抹掉,不是害怕,不是难过,而是感动,感动于他们对我的肯定,感动于他们对我提出的建议,感动于他们对我的呵护,让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原先的害怕没有了,有的是我的热情,对教育的热情,这就好象印证了我师傅对我说的话:这种评课的机会多了,会让你对教育有种激情。我想现在的我就是这种状态了。
花瓣飘香,飘在了学校的每个角落;花瓣飘香,飘在了我心灵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