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实用五篇】
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
材料准备: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够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进行二、三次,小结,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
课后观察与反思:
1、用手偶表演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效果很好。幼儿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
2、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方位,幼儿容易分辨,用词也正确;以近处物体为中心认识方位,内容较多、广,能引发幼儿很多想象,准备在课间活动中再进一步开展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
3、用来检验幼儿学习的情况,一目了然。有92%左右的幼儿达标,有8%左右的幼儿还找不到自己的房子。
4、要积极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当中从多方面巩固、认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大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幼儿形体教学活动是我园艺术特色课程的内容之一。正规的形体训练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又乏味的机械训练,幼儿年龄小,动作协调和控制能力差,怎样才能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形体活动中去主动探索,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乐意参加形体活动,是我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所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还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于是我设计了大班形体活动《魔术师与小精灵》,让幼儿在丰富的情境中以玩游戏的形式来接受形体训练知识,使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敢于大胆尝试,乐意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动作。
2、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创造,乐意与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音乐教学具:每人一个小人(纽棒)、魔术棒一根。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故事导入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初步进行想象、创编。
1、老师头戴魔术帽、手持魔术棒走进活动室。师:大家好!我是魔术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一起来听听!
2、幼儿听音乐后请几位小朋友讲一讲。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
3、这段音乐还有一个故事呢!从前有一个魔术师,本领非常大,他可得意了。他有一个魔盒,里面有许多小精灵。一天,魔术师睡着了,小精灵们就从魔盒中逃出来,尽情的听音乐跳舞。魔术师醒来后生气极了,瞪大眼睛说:“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个不会动的舞蹈雕塑! “变”!魔术师挥动他的魔术棒,小精灵就变成了神态各异的雕塑。
4、幼儿第二次感受音乐。让我们带着这个故事再来欣赏这首曲子,听听它可以分几段?(同时,师根据音乐变化画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提问:
1)这首曲子有几段?(3段)
2)第一段音乐讲了谁?他会干什么?这时候小精灵在哪里?会怎么做?
3)第二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谁上场了?你们也来高兴地跳跳舞!(全体幼儿听音乐跳舞)。
4)这时候魔术师醒来了,他说了什么?小精灵会变出哪些造型动作呢?(鼓励幼儿自编动作,老师从形体的角度来对幼儿的动作进行简单评价,提醒幼儿除了上肢和下肢可以变换动作以外,身体的其它部位也可以动起来。)
(二)、引导幼儿根据要求大胆想象、尝试创编优美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听音乐游戏,小精灵在第三段音乐开始前摆出一个动作,直至音乐结束。
2、利用扭棒小人帮助小精灵在第三段音乐的表演过程中能随魔术棒变换多个造型动作。
1)师:我越玩越开心,我的魔术棒也兴奋极了,不停的跳动。变!变!变!刚才大家只变了一个动作,现在该怎么办?
2)我今天还带了许多变形高手,今天你们可以和他一起做个游戏!以4人为一小组给小人摆个造型,固定好后大家一起学学它们的动作。把设计的动作编入游戏。
3)幼儿自主操作,老师巡回辅导。引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设计,如:腰、臀、胯、头等等。
4)分组请幼儿上来展示自己设计的动作。(教师从身体姿态、造型不同高度、动作连贯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评价!)
5)随第三段音乐,跟这魔法棒的变化来变出不同的动作。
6)我们最后再玩一次游戏,相信我们会有出色表现。和你们在一起游戏真开心,我都快忘记时间了,我今天还要参加一个音乐会呢!你们想去吗?快!我们一起去吧!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练习侧步行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2、能合作摆放器械,积极、主动的参与游乐场游戏,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过各类小型体育游戏活动和气球伞的经验。
2、纸棒、纸球、纸板、小篓、起、气球伞、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来到活动场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游乐场,让我们一起说:你开心、我开心,游乐场里最开心,耶!""那游乐场里有哪些游戏呢?"(幼儿回答:跳纸板、赶小猪、移位接棒、抛接球)
请幼儿一起参与布置场地,听音乐开始游戏。
二、幼儿尝试练习侧步行走。
1.幼儿听信号"1、2、3"的'游戏。
(1)请幼儿说说"1"怎样?"2"怎样?"3"呢,并说出游戏规则。
(2)幼儿正面向老师游戏1次。
(3)幼儿背对老师游戏1次。
2.幼儿模仿小动物听信号玩"1、2、3"的游戏。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来玩这个游戏?学什么小动物?"
(1)幼儿提议,模仿游戏一次。
(2)幼儿自选小动物,模仿游戏一次。
3.幼儿练习侧步行走。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做刚才你是学的小动物。"
(1)请模仿"螃蟹侧行"的幼儿示范动作,其他幼儿观察。
(2)大家尝试"螃蟹侧行",体验动作。
(3)师生共同讨论"侧步行走"的动作要领。
(4)幼儿再次尝试体验动作。
(5)集体游戏:"螃蟹1、2、3"。
三、师幼共同玩太阳气球伞的游戏。
1.出示气球伞
师:游乐场里有一个又大又漂亮的太阳气球伞,小螃蟹们快来,我们一起和气球伞做游戏好吗?(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活动)
2.小螃蟹和太阳气球伞做游戏
(1)爬到气球伞上
(2)让气球伞转起来
(3)钻进气球伞里
(4)再次把气球伞转起来
(5)卷起气球伞带回家
四、结束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体育活动——左看右看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标记及时变化方向成总队长。
2、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活动准备:
1、场地(见活动材料)。
2、向前、向左、向右的方向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做准备活动操。
早上太阳真正好,跟着老师来做操:上肢运动;
抬抬腿、扭扭腰、扭扭腰、甩甩臂、头部运动及腰部运动、学小兔子蹦蹦跳、蹦蹦跳。
拍起手儿跳跳跳、拍起手儿跳跳跳:跳跃运动;
做完早操身体好,做完早操身体棒,最后做运动。
二、基本活动。
1、复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1)教师:以前我们学过一个跟着一个走,大家还记得是怎么走的吗?
(2)请部分幼儿上前表演,教师在一旁指导。
(3)教师:现在我们排成一路纵队,沿着操场上的直线一个跟着一个走,你们就跟着老师拍铃鼓的节奏,踏着步子一个跟着一个走,当老师说立定的时候,你们就要听下来。
(4)老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根据铃鼓的信号走走停停。
2、引导幼儿认识各个方向的标记。
(1)教师出示标记: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猜猜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2)幼儿猜测并回答。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它们都是方向标记,是用来引导我们朝那个方向走的。
3、让幼儿根据方向标记列队行走。
(1)教师奖标记放在地上:现在谁想来试一试沿着标记方向在?
(2)教师请部分幼儿上前表演。
(3)演示结束后,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排成一路纵队,然后沿着场地上摆放的标记走。
(4)幼儿排成一路纵队,集体沿着标记走。
4、教师改变场地上标记摆放的方向,请幼儿继续练习。
(1)教师:看,场地上标记的位置变了,这次你们还会走吗?
(2)幼儿列队集体沿着新的路线走。教师在数次练习中药注意交换排头。
5、教师代销朋友做游戏“左看右看:。
(1)教师请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点线上,发出指令:我们到那边去玩儿吧!小朋友要注意看清地面上向左、向右的标记,不要走错方向哦!
三、活动结束。
教师:小司机真棒!遵守交通规则!现在让我们开着汽车回教室吧!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邀请舞《蚂蚁搬豆》,能随乐曲合拍地做出蚂蚁走路的动作。
2、根据《蚂蚁搬豆》的故事情节,想象并表现与同伴互挠对方、搬豆等动作。
3、愿意与同伴交流,享受舞蹈交流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不倒翁诙谐曲》。
2、经验准备:已有蚂蚁的简单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蚂蚁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玩玩吧。
幼儿听音乐跟着妈妈走路。
二、学习基本动作。
1、听音乐合拍地走路。
——刚刚有个蚂蚁宝宝差点迷路了。怎么会的呢?哦,原来我们没有把触角竖起来。让妈妈看看你们的触角都竖起来了吗?
——我们的触角有什么用?
教师哼唱,幼儿跟着节奏做探路的动作。
——我的.宝宝真可爱,妈妈想带你们去公园里玩玩。这次要跟好妈妈哦。听好妈妈的脚步声。
幼儿听A段音乐练习走路。
2、学习结伴表演动作。
——我的宝宝真能干,我真想抱抱你们,我要来抱抱你咯。
教师在A段第一遍结尾处找到一个宝宝抱一抱。
3、创编蚂蚁触角打招呼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进行结伴表演。
三、幼儿回到半圆形座位上,听故事“蚂蚁搬豆”。
1、妈妈刚刚在路上发现了一粒大豆子,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怎么也搬不动,我想请大家一起帮忙搬豆子。我要用触角告诉大家路上有豆子,去邀请更多的蚂蚁来搬豆子。
——做个什么样的动作大家就能明白呢?
教师根据幼儿动作邀请朋友。
请幼儿创编“搬豆”和“想个办法”的动作。
四、学习邀请舞。
1、教师扮演邀请者,进行游戏。
2、教师和几名幼儿同时做邀请者,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蚂蚁搬豆》歌曲深得幼儿喜爱。先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歌词含义,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幼儿学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有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蚂蚁把豆子搬回洞中?幼儿都积极帮小蚂蚁想办法。吴淑婷一说:"用力一搬,就能搬回洞中了。"孙宁说:"叫它妈妈来帮忙,就可以了。"王梓硕说:"叫多多的小蚂蚁来帮忙,一起搬回洞中。"幼儿帮小蚂蚁想出了许多许多的好办法。在这次活动中,随乐曲合拍的做出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合拍这个要求没有达到。经过反思,如果课前帮幼儿设计好理解的图谱,那效果就会不一样了。现在想来,图谱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